外面大家各自忙碌著。
朱以海在寨中大戶家中休息,受傷的黃宗羲等也在此養傷。
“審訊得知,這支韃子是從對面海寧過來的,因為最近寧紹臺諸地紛紛出現義軍,江北的韃子一時有些對這邊摸不清狀態,就派了幾支人馬過江來偵察,咱們碰到的這支正是從海寧乘船渡海而來的。”
張名揚跟朱以海彙報審訊的結果,“得到一個意外訊息,錢塘江北的海寧衛,居然還沒被韃子佔領,營官守備鄭繼武、所官千戶朱大綱,同僧顧隱石等合兵拒守,甚至還在不久前陣斬了來犯的偽將王登宣。”
“而錢塘江西面北岸的宣陽,原已被韃虜攻佔,虜帥派降將郎金斗帶兵鎮守,於公乃派副將劉穆率部乘夜突襲,得到當地義紳鄉勇響應,餘杭舊令加兵部職方司主事邱若俊,並瓶窯原任副將姚志卓共擒餘杭北令以應。”
“杭州東西兩面接連敗虜斬將,震動杭州,聽說杭州城中的虜帥博洛也是既驚且怒。”
聽到這個訊息,朱以海也很振奮,雖然他一直認為於穎在錢塘江佈防的戰略,其實長遠看是錯誤的,畢竟跟清軍硬碰硬打正面戰,這不就跟當年紅軍反圍剿時硬剛陣地戰一樣嗎?
一方是勢如破竹銳不可擋的清軍,一面是連喪兩京一敗再敗的明軍,兩邊這個時候硬碰硬,毫無勝利的希望。
弘光以江淮為防線的計劃都失敗了,這一條錢塘江如何防的住?
不過於穎這段時間在前線奔走,也還是有很大功勞的,起碼穩住了陣腳。
“韃子派幾營人馬過江南下,我估摸著也是為浙東突然劇變而打了個措手不及,現在肯定是要來摸清情況,反作出應對反攻圍剿之策。”
“極有可能,韃子正醞釀一輪大反攻。”
朱以海結合自己對歷史的記憶,做出反推。
不管怎麼說,現在清軍雖據杭州而不南下,但他們畢竟兵強馬壯,其實也不難猜到為什麼清軍不繼續南下了。
一來是今年清軍推進的太快,從北京到陝西、河北、山東、河南、陝西、河南、湖北、江西、南直、浙江,可以說兩路大軍,幾乎橫掃了大半個中國。
雖說勢如破竹,可畢竟也就幾萬人馬,這一路上招降納叛,接收的降軍都幾十萬人馬,是南下清軍的十倍之餘。
而此時不管是山東還是淮揚、南直,又或江西湖北等地,後方對滿清佔領仍不服氣,有許多士紳官兵,甚至是大順軍餘部等,也都還在跟清軍打仗。
清軍也必須得兼顧後方,既要提防投降的那些人馬,又得時刻防範著後方新佔領區那些起義的部隊,他們攻勢確實已經到達頂點,想繼續打,也沒有什麼餘力了。
再結合一下歷史上的走向,很快就會發生江陰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慘劇,而這些也正是韃子在肅清新佔領區的行動。
江陰城堅守了八十一日。
而攻打江陰、嘉定的清軍,主力卻都是降清明將,比如打江陰的是劉良佐、孔有德,後來劉良佐和孔有德這兩個大漢奸都拿不下,於是駐杭州的博洛又親自領八旗北上,和尼堪一起抽調大炮去攻城。
這場慘烈守城戰,清軍也崩掉了幾顆牙,比如殺了弘光四鎮之一高傑的漢奸許定國,就是打江陰時戰死的。
而打嘉定的是高傑原來的部下李成棟,高傑死後降清的李成棟在嘉定製造了嘉定三屠慘案。
“海寧估計守不住了,據說虜帥博洛不僅派了幾支人馬過江南下,而且還已經派了兩路兵馬分攻富陽和海寧,要把杭州兩翼掃平。”
朱以海聽到這個訊息,沉吟良久。
“孤想率兵渡海去救援海寧,打韃子一個措手不及,你們以為如何?”
此話一出,震驚四座。
這也太膽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