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吳龍自己設計的傑克船長角色形象出來,立即出現反轉,形勢急劇而下,形成一波下跌。
再到活動獲獎者與他合影留念後,自發為他和他的角色宣傳並肯定,形勢立即逆轉,止跌回升。
吳龍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營銷大師,還是一位高超的操盤手!
有對比,才印象深刻。
有起有落,走勢才會吸引人。
吳龍把金融、股市的做法,給予新的營銷手段,應用到電影的運營推廣中。讓《加勒比海盜》這部電影,從開拍到現在,話題一直持續不斷。
就像看一場電視劇,情節曲折動人,吸引觀眾看下去,不惜花時間追劇。
等將來《加勒比海盜》上映,一定會把那些被吸引的觀眾引到電影院裡,去看這部《加勒比海》。
影視界沒有吹吳龍和他的《加勒比海盜》,相反會擔憂或不看好。
影迷和觀眾,有吹有黑,看好的人越多,不看好的人也越多。
只有營銷界,這些原本並不重視影視娛樂圈的那些大師精英,格外推崇吳龍。這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形象,也讓更多的人好奇這部《加勒比海盜》,到底和以前的海盜片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根據吳龍以往電影的猜測,《加勒比海盜》中,吳龍飾演的傑克船長一定影片裡最強的海盜。也是電影史上最強的海盜,沒有之一。
可是,廣大影迷和觀眾並不知道。吳龍要顛覆不僅是海盜形象,還是他自己的形象。
傑克船長並不是實力強大的海盜,而是個看見危險永遠只想著逃跑的海盜。他的佩劍,不過是顯示身份所用。他的劍術是那些海盜船長中,還有其他能打的角色當中,最差的一個。
想必所有人在未來觀看到電影裡吳龍飾演的傑克船長時,內心一定是大寫的“臥槽”!
《加勒比海盜》拍攝進度按計劃進行,船還在建造中,寶藏的洞穴也在攝影棚裡搭建中。對於洞穴的搭建,吳龍沒有過多關注。只是將圖紙給負責搭建的場景設計師和道具師。
比如仿古金幣,需要大量的堆在洞穴裡。這些都不會用後期特效做出來,而是真真切切的仿製品。後期特效並沒有真的堆在那裡真實。再說仿製古代並非手工製作,工藝化生產的東西,成本並不貴,反而比用電腦特效要便宜許多。
除非用的是五毛特效。可這種大片,怎麼可能用五毛特效。
海上戲和水裡戲,有部分是在人工湖或水池裡完成,有不少是在真實的海邊完成。
適合拍攝的地方都由加勒比海聯盟負責尋找,供吳龍考察後選擇。
海里拍攝,才是真實的拍攝。既能宣傳加勒比海旅遊,也可以得到更真實的鏡頭。
影片的宣傳,是跟隨著拍攝進度來的。拍攝的具體內容不透露。但在哪裡拍攝、哪裡取景,拍攝完後都會有影片公佈,讓全球觀眾有一種虛擬的參與拍攝感。
至於海邊周圍的背景不一樣,可以透過綠幕來解決。
傑克船長角色形象設計活動結束後,吳龍對各種場景、道具、攝影棚搭建、帆船的建造等指導也基本落實。
他終於安排時間,按加勒比海聯盟提供的地點一一考察,乘坐由加勒比海聯盟提供的豪華遊輪,在加勒比海各地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
而吳龍去考察的時間,正是加勒比海聯盟推出的打卡拍攝地活動期間。有時候,在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的遊客,在遊玩的時候,或打卡的時候,偶遇一艘豪華遊輪。
結果,他們看見豪華遊輪上的人是吳龍,立即興奮地與吳龍揮手,大叫。
吳龍沒有下去與他們合影,但也會揮手與對方回應。
有的人正好在打卡,立即把攝像機對準吳龍,並興奮地大喊。
“天啊,你們看我看到了誰?”
“是龍!他出現這裡,說明我們在這裡打卡打對了!”
“這裡一定會是拍攝地點!”
這樣偶遇的影片上傳後,引來更多的人前往加勒比海旅遊。
反正都是去旅遊,都是玩海。不如去加勒比海地區,既有可能遇見吳龍,也有可能打卡成功,有機會與吳龍合影留念。
很快,加勒比海的旅遊量迅速上漲。
加勒比海聯盟的人紛紛感嘆,這次押注吳龍,賭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