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均母親是話劇演員,有演出功底。雖然演話劇和演電影不一樣,但原理和基礎都在那裡。只要不那麼誇張,收斂一點,很容易就能演出來。
電影開始,吳龍飾演的t800和吳旌飾演的t1000出場後不久,就是胡均和他父母出場。
“胡均,你養母讓你收拾房間,但是你對她的話不理睬,一副叛逆的樣子。”吳龍給胡均說戲。
青春期的叛逆,外加熊孩子。
實際上,現實中的胡均並沒有顯露叛逆。所以,對於叛逆他的感悟不太到位。
“就是假如你想做一件事,但你父母不讓你做,你心裡是不是不高興、生氣?”吳龍說道這裡,搖頭道:“不行,這樣萬一你以後真叛逆了,會說是我教壞你的。”
胡均的父母在旁邊聽得笑了。
“這樣,我們用其他的替代法。有個你討厭的人,比如你的同學當中,有你不喜歡的、討厭的人,他讓你做一件事。你討厭他,他也沒權力管你,所以你對他的話不理睬,甚至要反著做。你把握這種情緒,用來演這場戲。”
胡均聽完吳龍的指點,想像著自己討厭的人要求自己做某一件事,自己肯定不願意,於是反著來做。
多試幾次後,胡均的表演可圈可點。
吳龍又對胡均父母講戲。
“你們雖然是他的養父母,但你們還是愛他的。只因為趙斯太早熟,而且所有人包括趙斯都認為趙儷瘋了。知道自己母親是瘋子,這對一個小孩來說,是件很不好的事。所以才導致他的叛逆。”
“你們都要表現出一種面對叛逆少年、面對熊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的那種無奈。”
“恨鐵不成鋼。”胡均父親說道。
“對。”吳龍點頭。這是胡均父親那個年代特有的話。
趙斯養母撿東西,說教趙斯,趙斯修摩托車不理養母。養母進屋讓趙斯養父管管趙斯,養父出去說教,趙斯騎摩托車載朋友離開。
這些戲,胡均父親和母親都是拍十幾遍才過。
胡均只是個孩子,還是第一次拍戲,難免會緊張。拍了三十多遍,拍到他差點內疚到哭,吳龍才喊“過”。
趙斯家裡的戲不多,只有幾場。
液體機器人到家裡詢問趙斯,拿到趙斯的相片。
趙斯打電話回家,告訴養父母自己安全。此時,接電話的是變成他養母的液體機器人。
而趙斯的養父不知情。外面的狗知道那不是自己的主人,所以大聲叫喊。
這個情節裡,有一場特別的戲。
液體機器人嫌趙斯的養父囉嗦,妨礙它打電話。拿電話的左手換成右手,然後左手變成一把利劍一樣的尖銳物,刺進了趙斯養父的嘴巴,並刺穿頭顱,將趙斯養父的頭釘在櫥櫃木門上。
“電話換手之前,你要有個斜眼的動作。這個斜眼的眼神,要表達出你很煩,去死好了這樣的情緒。”
“左手伸出去時,你並不關心自己正在殺人,而是專注聽電話,想要從電話裡瞭解趙斯的情況。”
“當電話裡,我扮演的終結者假裝趙斯的聲音,故意說錯狗的名字,問你狗怎麼樣了。你要故意有個笑容,就是假裝很熱情地說狗沒有事。這樣顯得狗沒有事是真的。但是,下一秒,你就馬上變臉。變成一副不耐煩,趙斯很該死,恨不得馬上殺死趙斯的樣子。用這樣的表情,問趙斯現在在哪裡。”
吳龍在給胡均母親說戲。
“我聽到你不知狗的名字,知道你是液體機器人,馬上掛掉電話。你發覺電話被結束通話,知道被識破。頓時變得很生氣地轉頭看向左邊。然後我的鏡頭會順著你的視線往右移,讓觀眾看到你左手變成長劍刺死趙斯養父的畫面。”
“當你的頭移到鏡頭左側時,你要做一個歪頭看著趙斯養父的動作。就像你生氣了,你殺了他但你還是不解氣的情緒。”
那是把不開鋒的利器,是金屬製品。並沒有真的刺入胡均父親的嘴巴,採用的是借位拍攝。
“然後你把劍拔出來,看著劍變回手的樣子。這個過程,你的眼神要有變化。眼神看著劍變手,腦子裡在思考哪裡出了破綻被識破。”
這些戲,胡均的父親拍十幾遍才過。他說話的鏡頭,幾遍就過了。十幾遍才過的,是死的鏡頭。還有劍拔出後,屍體摔倒的鏡頭。
胡均母親打電話的鏡頭,則是幾遍就過了。
她畢竟是話劇演員,有功底在身。前面拍過幾場戲,她掌握了拍電影的尺度,所以很快就好。
胡均一直在旁邊看父母拍戲,從中學習。
胡均父母的戲殺青時,一家三人拍掌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