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之大威天龍》劇組,吳龍去宣傳《少林保鏢》的期間,其他人的戲都基本拍完。各種準備工作做好,就等著吳龍回來拍最後的重頭戲,大戰蜈蚣精原形。
這個重頭戲,說實話,有點讓吳龍頭痛。
按孫箭和其他人的說法,就是綠幕拍吳龍的動作,後期蜈蚣精原形做cg特效。
也就是說,除了吳龍這個人是真的,其餘都是cg。
這樣的拍攝對吳龍來說確實很輕鬆。可對特效上的花費來說,就不輕鬆。哪怕邢中飛說過錢不夠找他要,吳龍也不會輕易增加投資。
那是一種不好的開端。一旦養成習慣以後拍戲就會發現投資不夠,投入越來越多,最後成本堆起來的片,很多會撲街虧損。
反而一些特效投資不大的片,哪怕票房沒那麼高,收益卻不比大投資少。
吳龍問過石壘,石壘告訴他就國內的技術和軟體,真的比不過國際的特效公司。
那不僅僅是技術和軟體的問題,還有經驗以及統籌管理等問題。
再有做特效不僅花錢,還花時間。往往拍攝完畢,特效要做一年甚至兩年。
不花錢,特效看起來會很假。不花時間,特效看起來更假。
吳龍不想觀眾前面看著很好看,看到後面卻像吃到一顆老鼠屎。
別人怎麼想吳龍不知道,反正他自己前世看國內那些高喊著大製作的影片,那些特效真的一言難盡。
有些號稱特效投資過億,但是觀眾都能看出真人與特效之間的撕裂感,以及特效細節的假。
按吳龍的想法,以前cg特效不成熟的時候,好來呼那些大片的特效都是用模型,一樣很逼真。
只是模型做不到大製作,特效範圍不大,動作面不廣,鏡頭時間不長,震撼效果不夠。
比如要拍個巨獸從水底躍出,張大嘴巴吞食掉空中的食物,又落入水中的鏡頭,用模型很難完整的拍出來。
這樣的鏡頭想用模型拍,只能拍區域性,用剪輯。震撼效果遠遠不夠。
但模型有個特點,比cg特效便宜,製作週期也比cg特效快。
考慮到自己的電影賣點不是在特效上,也不是在蜈蚣原形這類怪獸上面,而是在他的動作、真功夫上,他決定放棄昂貴的cg特效。
說句實在話,類似這樣的動作鏡頭國外的大片也想用模型。可他們的演員和特技演員沒人有真功夫,不能像吳龍那樣利用強大的真功夫拍出動作長鏡頭。他們想要拍出更好的動作戲,只能用cg特效。
最終,吳龍還是選擇用模型。和青蛇原形一樣,做一個大的蜈蚣模型,而且還是能活動的。
以現在的技術和塗料,做出的效果可以很逼真。
不僅蜈蚣嘴上的兩隻大顎牙能動,就連蜈蚣的觸鬚也能動。身體能像真蜈蚣一樣彎曲,蜈蚣的腳當然也能動。
吳龍看到這個大蜈蚣模型,表示認可。從外表上看,很像真的。吳龍前世看過的《倩女幽魂》系列裡那個蜈蚣模型,根本不能和現在這個蜈蚣模型相比。
對於大青蛇模型和大蜈蚣模型,吳龍也是有想法的。拍攝後不需要毀掉,可以賣給公園或遊樂園、景區。
實在沒人買,吳龍自己可以買下,考慮是不是可以建一個吳龍電影世界主題公園。
大蜈蚣下方用車驅動,後面的身體下方也藏有車輪。
動作設計方向,法術攻擊沒有硬碰硬的打鬥來得好看。吳龍決定採用橫衝直撞,硬碰硬。這有點像好來呼的套路,撞、砸、倒、炸。
法海會飛,如果只在地面上用武功打,不合情理。那就在劇情上想辦法,讓法海法力不足,他飛不起來。
蜈蚣精鑽入地下想地遁逃走,法海用觸地印對蜈蚣精攻擊,把蜈蚣精逼出原形。它現出原形後離開大地實力會變弱,而且被法海攻擊後實力減弱,同樣也飛不起來。
一番鬥法,法海和蜈蚣精法力皆受損。
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飛來飛去的打鬥和法術攻擊。
怎麼硬碰硬?
蜈蚣精原形是條大蜈蚣,就讓大蜈蚣直接撞法海,法海直接拳打蜈蚣精原形。
這相當於開著重型卡車或坦克直接撞人。給觀眾一種錯覺,人用拳頭對抗重型卡車、對付坦克。
撞!
撞樹樹倒,撞石石裂,撞山山塌。
樹是假樹,石是假石,山塌掉的部分也是假的。在山腳多搭建小部分假山,與真山相連,就能形成錯覺,撞的是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