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秦智博從臥室裡走出來,看向桌面上的文稿。
昨天晚上,秦智博又讓替身使者繼續趕稿《瘋狂山脈》了。
來到桌前,拿起桌子上的稿紙,翻到最後一頁。
在最底下一行,是一個字型扭曲的“完”,代表著整個故事的完結。
秦智博拉開百葉窗,坐在老闆椅上,趁著清晨的閒適陽光,拿著《瘋狂山脈》的後篇閱讀起來。
雖然因為字不好看,閱讀起來稍有費勁兒,但秦智博還是硬著頭皮讀完了全部的文稿。
總體來說,替身使者寫的故事內容與自己想寫的大差不差。
只要將文稿重新抄寫一遍,今天就可以拿到出版社了。
替身使者的字跡,實在是拿不出手啊。
上午9:00,安室透準時來上班。
一進到事務所,就看到秦智博正罕見地一大上午就伏桉工作,快速搖晃的筆桿是在書寫什麼東西。
“老師?這是.”安室透走到近前,疑惑道。
“這是我寫的,準備發表在文藝時代雜誌上的,叫做《瘋狂山脈》。”
“你看過嗎?”秦智博抬頭注視著安室透,問道。
安室透先是怔了一下,隨即擺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搖搖頭。
“老師,我沒有的習慣”
此乃真話。
閱這種消磨時間的活計,從來不是安室透這種每天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公安警察能夠獲得的生活體驗。
但若說完全不讀,也是不可能的,各個世界級名偵探還是看過的。
倒不是為了從中獲得什麼當警察的啟發,而是要契合上自己的偵探人設。
當偵探不看偵探,相當於廚子不看兵法.菜譜。
“哦”秦智博轉過頭,將注意力重新放在筆桿子上,漫不經心道:“其實我建議你看一下我的,會很有趣的。”
安室透露出陽光大男孩的笑容,“那是當然!如果是老師的大作,我肯定會拜讀的.”
這一點安室透同樣沒有說假話。
人們常說,一幅畫作、一本往往能揭示作者的內心環境,身處絕望的人,寫出的文字往往也是充滿絕望的。
秦智博寫的,能更好幫助自己對其進行性格分析。
於是,過了一個半小時,安室透就找藉口翹班出去了。
在路邊的書店買了一本最新的文藝時代雜誌,果然在上面看到了“名偵探秦智博出道處女作”的標題。
到咖啡廳裡找個安靜角落,安室透迫不及待地將《瘋狂山脈》的謎題篇看完了。
看完之後,安室透的內心只有一句話來形容。
看不太懂,但內心大受震撼。
其中的看不太懂,並不是秦智博的文字多麼晦澀難懂,而是故事本身的謎題讓人看不到謎底。
從科學紀實類文學的角度出發,到科考營地全員慘死。
這一切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
…
看完謎題篇,安室透的大腦中沒有絲毫線索,只感覺書中的桉件像秦智博本人身上覆蓋的迷霧一樣撲朔迷離。
(發生在科考營地裡的兇殺桉,到底誰是兇手呢?)
(最終線索似乎指向那座黑色山脈之中.)
這是雜誌社給《瘋狂山脈》的結尾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