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孫傳庭率大軍一路尾隨著北撤的清軍而去的時候,乾清宮裡的朱由檢已經在籌謀收復失土之後的發展藍圖了。
由於關外戰事的奏報每日都會由快馬急遞至京城,所以雖未親臨戰陣,但朱由檢對於當前的戰事進展瞭如指掌,同時,他也對這場事關大明未來國運的戰役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在統帥、軍心士氣、兵力武備、後勤保障等各方面均佔有巨大優勢的背景下,這場決戰沒有理由失敗,現在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善後的問題。
首先,薊遼總督這個職差要取消,孫傳庭卸任回京後將會入閣,與他同時入閣的還會有盧象升、陳奇瑜、楊嗣昌三人。
遼東地區改為遼寧行省,與關內其他行省一樣,設立巡撫和左右布政使以及其他有司,邱民仰將會成為第一任的遼寧省巡撫,布政使將會由內閣推舉。
其次,整個戰役結束之後的人員安置問題。
原先八旗名下的漢人包衣倒是好說,只要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還是就地安插,然後設定府縣管理他們即可。
重要的是那些八旗旗丁以及依附過來的蒙古部落如何安置的問題。
八旗存活的人口將會被打散後內遷,分別安置於各行省內,每個村落不準超過五戶,不準單獨設村安置,這樣可以有效的管控和防止以後不必要的麻煩。
這主要牽扯到最後能有多少八旗人口的問題。
按照朱由檢的分析,現在八旗的總人口不足百萬,總人口大概也就在五十萬到八十萬之間,而這場持續了數月的大戰後,這個總人口數還會下降一大塊。
戰爭是殘酷和泯滅人性地,人性的陰暗面在其中會被無限放大。
儘管朱由檢已經下令,除了戰場上之外,官軍不得無故傷害任何對自己無害者,但很多時候這個命令會在特殊情況下會被士卒們有意無意地忽視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這個時期的軍隊還做不到後世那樣的對百姓秋毫無犯。
而蒙古部落的安插就有些麻煩了,插漢部、科爾沁部、土默特部等部族肯定要打散,但由於這些部族特有的流動性,使得管理上會相當棘手。
這個問題交給內閣吧,自己暫時還沒有想到什麼好主意。
遷移八旗人口將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有收復後的巨量收穫可以相抵,這個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其三,戰後將官士卒的升賞以及保留多少軍隊的問題。
在國內外安全域性勢已經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朱由檢準備採取精兵策略,實邊虛內,在大明境內水陸要衝及要害處駐紮精兵,以應對有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兵貴精不貴多。
歷史上的大明坐擁一百多萬大軍,照樣沒能經得住流賊和建奴的打擊。
至於給立功士卒的賞賜,無非就是是金銀田地。
對於面積廣闊的遼東地區,田地根本不缺,缺的是人,只要水利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後世的東北大糧倉會提前出現在神州大地上。
升擢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大事。
朱由檢打算接著大勝之際,提高武將的地位,改變以往以文制武的傳統陋習,恢復文武各司其責的最佳朝堂格局。
恢復五軍都督府,兵部侍郎由勳貴或武將擔任,開辦講武堂,在中低階將官中普及識字率等,這一系列舉措就是朱由檢想要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