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公甫有何話速速講來!朕知公甫素有謀國之才具,每每言出必中,公甫但有所思儘管直言,不必顧忌其他!”
皇太極微笑著目視寧完我溫言鼓勵道。
“奴才謝過皇上恩典。適才睿親王之言雖是有些道理,但卻忘了關鍵一點:時不我待!”
寧完我先是向皇太極施禮表示謝恩後,直起身子向多爾袞拱手示意後開口道。
“時不我待?此言何解?老寧你有話直接說,別整這些虛頭巴腦的吊人胃口!”
多爾袞雖然對寧完我站出來給皇太極解圍感到不快,但他知道此人性格直率,不是善於溜鬚拍馬的小人,並且確實胸有韜略,是個難得的人才,所以他對寧完我倒是沒什麼惡感。
“睿親王,當下之情勢確如你所說,對我大清十分不利,這一點毋庸諱言。但是,正因如此,現下除了與明國再次血戰一場、大量殺傷明國新軍之外,往後的策略都無法展開。”
包括皇太極在內的帳內眾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寧完我面上,這讓他的自我感覺頓時好到了極點。
“睿親王言襲擾宣大等處之策雖是甚佳,但睿親王沒慮及到,如若我軍就此退卻,那明國除了留下相應之新軍外,定會將此數萬新軍派至宣大一線,替代原先之舊式軍隊,如此一來,我軍棄松錦轉而攻宣大,其結果與現在沒有什麼不同。
而且大軍轉折往來耗費時日與錢糧無數,依我大清目下之財力恐是負擔不了多少時日,萬一明人如此次一般料知先機,再次佈下陷阱,其結果怕是對我十分不利!”
寧完我說的很有道理。
在知道清軍短期內不可能再次攻打松錦沿線後,明軍肯定會猜到清軍下一步會從別處入寇大明,那現在的數萬人馬就會移鎮宣大,以邊牆城堡為依託重新佈置防線。
而清軍從撤離回去整軍,然後派哨探刺探宣大情報,以找到容易攻打的地點,到出動大軍向西南移動,這中間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中間要消耗多少錢糧物資?
對於現在糧草物資日漸匱乏的建州來說,這成本實在是太昂貴了。
而明軍為何要重兵佈防宣大呢?
因為宣大之地是九邊中最為富庶、人口最為集中的地方,距離大明京師也最近,其他如甘肅鎮、陝西鎮、寧夏鎮等等邊防重鎮根本沒必要去打。
為啥?一是太遠,二是太窮,打下來還不如自身消耗的多。
所以說,清軍南下,只有遼西、宣大,從長城破口而入現在已是很難了,明廷重修了破損的邊牆,佈設了綿延數里的障礙,原先的衛所兵也換成了邊軍,在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下,大軍根本無法展開強攻。
多爾袞的策略是不錯,可那是建立在明軍不會加強守備的情況下,可從現在明軍這一環接一環的謀劃來看,清軍的戰略意圖早就被人家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那照老寧你的說法,只有和明人再拼一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