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的行軍,多爾袞率領兩白旗三十個滿編牛錄,以及近五千名朝鮮銃手,共計一萬三千餘人馬抵達鎮遠堡以東的清軍大營,與兩紅旗、兩藍旗、漢軍旗匯合,南線的清軍總計達到了五萬人左右。
阿濟格則是帶著兩白旗剩餘的十五個牛錄共四千餘人留在原地,在監視附近堡城明軍的同時,保障清軍的後路不會被切斷。
為了保險起見,多爾袞在率軍南下時給在松錦附近紮營的濟爾哈朗送去了訊息,要求後隊清軍拔營向南移動,以便在萬一中路清軍遭到明軍攻擊時隨時上前接應。
而就在兩白旗南下增援嶽託的同時,與孫傳庭、秦良玉達成共識的陳奇瑜,帶著護衛標營以及李祿的五百人馬,在對地形熟悉無比的夜不收引領下,進入西側的茫茫林海之中,踏上了北向的路程。
陳奇瑜的任務就是整合中路得勝堡、西平堡、鎮山堡等數座堡城中的明軍,伺機擊敗中路負責策應的清軍,斷絕南面清軍主力的後路。
當然了,清軍後路的斷絕起不起作用,要看正面的明軍打出了什麼樣的效果了。
孫傳庭、陳奇瑜、秦良玉一致認定,中路留守的清軍人數當在五千上下,只要明軍戰術得當,雖不致將其徹底殲滅,但應該有取勝的機會。
就看陳奇瑜如何佈置和指揮了。
“成親王,接下來咱們怎麼打?是分兵還是聚兵攻滅明人援軍?”
嶽託的大帳中,多爾袞沉聲向並排而坐的嶽託開口問道,阿巴泰、孔友德、格日楞以及八旗的梅勒章京們分列帳下左右。
多爾袞素來瞧不上子侄輩的嶽託,當初要不是自己這個侄子說動他父親代善,隨後兩紅旗徹底倒向皇太極一邊,使得皇太極勢力大漲,從而順利的獲得了八旗的絕對話語權,皇帝到底是誰的還兩說著呢。
從那之後,兩白旗從上到下便極其仇視嶽託。
多爾袞雖說心中對嶽託有著難以化解的憎恨,但現在大敵當前,所有的矛盾都要先放到一邊,如何擊敗對面的明軍才是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
“我覺著聚兵為好!對面的明軍火器著實厲害,須得我們八旗全力應對才行!這一仗我是這麼打算:兩紅旗居中,朝鮮銃手上前與明軍銃手對射後,兩紅旗尋機突進廝殺,兩白旗居左,兩藍旗居右,蒙八旗分列兩翼,漢軍旗留守大營。不管哪一部明軍陣型鬆動,馬隊即刻衝擊!睿親王覺著如何?”
多爾袞所說的分兵,其實就是盡遣主力與明軍會戰,然後派偏師趁機奪下明人輜重營地,以此來打擊明軍計程車氣。
但率軍來此已有十餘日的嶽託心裡清楚,自己盡遣主力打了幾天,最後在傷亡極大的情況下,才將兩處守軍打的退進輜重營內,要是派少量兵馬就想奪下明軍輜重營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明軍守軍雖然遁入輜重營地內,但損失與清軍大體相等,現在裡面至少還有三千人以上。
這幾天的功夫,明人在裡面不知道又挖了多少防禦工事了,自己這邊想要奪下輜重營地怕是還要大費周折才行。
一旁的孔友德見多爾袞似有懷疑之色,於是趕緊把攻打明軍守衛營寨的經過簡單講了一遍。著重強調了明軍這種立體防禦的威脅性。
緊接著,尚可喜等人也紛紛坦承,在那種矮牆和炮臺的工事面前,除了用人命去填,根本沒有好的法子能打破明軍陣地。
多爾袞聽著眾人的話語後沉思片刻,一時之間也是無法想到破這種工事的好法子,最後他終於同意了嶽託的策略:先集重兵擊敗明軍援兵,然後由三個方向破除營柵,一舉打破輜重營地。
在經過一天的修整安排之後,在兩白旗抵達的第三日辰時,此起彼伏的號角聲響徹天地,漫天的各色旗幟迎風招展,數萬清軍從各自的大營中魚貫而出,以牛錄為單位開始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