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就是藉機讓李若鏈拉攏人心、擴充並壯大自身實力,以便更好的與其他兩派相抗衡。
三足鼎立的錦衣衛更便於掌控,不能讓這柄利刃成為一言堂,三派之間的相互制衡和牽扯對朱由檢是最為有利的。
聖旨發出後的第三天,卸任鳳陽巡撫、漕運總督一職的陳奇瑜抵達京師,隨即遞本入宮請求陛見。
站在硃紅色大門前的陳奇瑜負手而立,心中感慨萬千。
自從車廂峽之役功敗垂成被逮治入獄後,心喪若死的他無數次在深夜裡喟嘆不已,他在恨那些貪圖賊寇錢財、慫恿蠱惑自己縱敵返鄉的小人的同時,也對自己志得意滿之下的忘乎所以悔恨不已。
身在詔獄的他已經想到了自己的後果,或是被欽命斬首以戒後人,或者是被罷官免職白身歸家。
而相比起丟官去職成為平民來說,陳奇瑜寧願被皇帝下令斬首示眾。
內心驕傲的他,根本接受不了慘然返鄉時鄰里鄉親那種幸災樂禍的眼神和議論,一想到他後半生就要和這群土裡刨食的粗漢成為同一階層之人,那種羞愧難當的感覺讓他無數次起了自盡的念頭。
天可憐見,沒想到陛下竟然有如此大度的胸襟和魄力,不僅特旨將他赦免出獄,並且將二品大員的高位賜贈給他,並在口諭中囑他吸取教訓、再立新功,這種再造之德,他陳奇瑜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
“三哥,府中都已安排妥當,這一路旅途勞頓,還請三哥入府沐浴歇息;小弟已安排廚娘準備飯食,現下已是申時許,待三哥沐浴更衣後正好用飯!”
在接到回京任職的聖旨後,陳奇瑜便打發陳奇之和陳奇帆提前回京早作準備。
陳奇之負責在京師將御賜的宅邸修繕好,添置傢俱、僱傭僕從婢女等等瑣碎之事。
而陳奇申則要返回山西寶德,去將陳奇瑜的老孃和家眷接來,這其中也包括他的胞弟陳奇帆一家。
陳奇瑜已經打定了主意,將來致仕後也會留在京城,不再返回老家寶。,待找尋合適的機會,將父親的墳塋遷來,將來老孃歸天后便和父親安葬在一處。
陳家二房從此之後將在京師開枝散葉,除了祭祖之外,無事不再回寶德老家。
自己的親弟弟奇帆在老家侍奉老母多年,始終未曾出仕,陳奇瑜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弟弟謀一個好職位,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弟弟的愧疚和感激之情。
至於陳奇之和陳奇申這兩位族弟的安排,一是要徵詢一下兩人的意見,二是要尋找合適的時機,兩人跟隨他上任至今,也積蓄了不少財產,安排官職一事倒也不急。
陳奇瑜已經考慮過很多次,現在大明境內各行省整體上已經趨於平穩,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這次回來後將不會再被皇帝派遣到地方上去了,剛過五旬的他至少還有十幾二十年需要在京師渡過,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不獲重罪。
“唔,請求陛見的本子呈送也無?”
陳奇瑜便問便邁步上了臺階,從大開的正門步入家中。
“已經呈送進宮,三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