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 (2 / 2)

孔家的地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撼動的,貿然動手的結果很明顯,那就是自己會成為全天下文人的公敵,朝廷所有官員都成了對立面,到時整個朝廷將會處於癱瘓的狀態,政務無人處理,其後果就是不久之後大明亂了,大明亡了。

對於舉起屠刀誅其九族一事,朱由檢心中會浮現出一幅畫面:倭寇用刺刀挑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因為那也是九族中的一員。

無知者無畏,無知者破壞力巨大,典型的代表就是前世的流賊與滿清。

朱由檢極度反感有些人將自己充滿暴力、邪惡、毀滅、強權、破壞、冷酷、殘忍、反人類等等這些野蠻落後的觀念,以大義的名義強行灌輸給很多無知的年輕人,這樣的人若成為頂層決策者,帶給整個國家的將會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和創傷。

幸虧這樣的蠢貨穿越回去禍害古人去了。

大義不是屠殺同胞,那樣與倭寇有何區別?

若是這種狹隘粗暴、野蠻落後的思想在後世大行其道,那將是多麼的可怕?不聽話,殺,然後以解放奴隸的名義再創造出新一批的奴才。

有多少罪惡假正義之名。

在朱由檢的認知中,任何思想都有其可取之處,儒家亦不外乎如是。

但不管任何思想、學說,都不應成為統治者壓榨盤剝百姓的工具和藉口。正如儒家,仁義禮智信是其根本,但這種根本的實施不能只針對底層的百姓,而是要自上而下的一以貫之。

換句話說,所有優秀的德行,當政者首先要去做到,而不是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可以例外。

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若想讓既得利益者放棄私利,單靠改造思想是無法限制他們的,只有透過嚴格的法律和制度去約束才有可能成功。

儒家致良知的基本思想是試圖用道德來約束人的言行舉止,但後世的無數事實證明,用法律約束公民的行為比起用道德來更加管用。

這次孔胤植之死不可避免的牽扯到一個敏感的問題:衍聖公爵位的傳承。

按常理說孔胤植的長子孔興燮是順理成章的六十六代衍聖公的繼任者,但在朱由檢的計劃中,衍聖公的爵位是要虛懸一段時間的。

削弱孔家就是削弱儒家。誅除現任衍聖公,然後透過其他手段挑起孔家為爭奪衍聖公之位而發生內訌,最後使其在士林和民間的聲望以及影響力大跌,這便是朱由檢的目的。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這是聖人說的。

但如果為了衍聖公這個利,轉而大打出手,完全置君子的義而不顧,那你不就是小人了嗎?

儒家的象徵在眾人眼中成為了爭利的小人,那儒家還有何資格用自己的學說治理地方和百姓?

這只是設想,具體實施起來怕是相當困難。畢竟是聖人的子孫,總要顧忌顏面,為了整個家族長遠的利益著想,也不會輕易的為爵位撕破臉皮。

再說歷代朝廷都有規定,禁止孔家為爭搶衍聖公爵位內訌,認為那樣會丟了讀書人的臉面,失了儒家的本分。

從嚴格意義上講,南宗才是衍聖公的正尊。

建炎二年,聖人第四十八世嫡長孫孔端友隨宋高宗趙構南渡,定居衢州建立家廟,得宋高宗襲封衍聖公。一直到蒙元至元十九年,忽必烈詔當時任南宗第六代衍聖公的孔洙去京議封。孔洙稱因本支祖塋已有五代在衢,難以棄離。而曲阜子孫守墓有功,所以願讓爵於北宗,從此之後,北宗才確立了今天崇高的地位。

在朱由檢看來,孔家之所以分作南北兩宗,完全是為了家族的存續而兩面押寶的投機行為,這種做法在世家大族中屢見不鮮。就如後世某個階段一樣,父子兄弟表面上為了所謂的理想而反目成仇,其實都是族中長者的安排而已,到時不論誰坐了江山,整個家族也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就在朱由檢謀劃削弱儒家地位的時候,在繁華富庶的江南,一場因朝廷徵收商稅之事引發的風波也正在醞釀當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