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正在軍器監與畢懋康、茅元儀二人商討工匠管理,火藥配方以及改良火器等諸多問題。
孫傳庭離京赴任之後不久,茅元儀與畢懋康先後抵達京師,朱由檢親見二人,交談甚歡。畢、茅二人被皇帝待臣下溫和寬厚的態度以及遠見卓識所折服,自是心甘情願為朝廷繼續效力。
朱由檢遂下旨畢懋康以工部尚書銜署軍器監事,茅元儀以兵部員外郎一職暫入軍器監協助畢懋康,以後另有任用。
畢懋康的門人,侄子皆是生員身份,幾人涉獵甚廣,對火器也頗有研究。朱由檢與他們每人國子監監生身份,入軍器監協助工作。
畢懋康年已六旬,自南京兵部右侍郎的職位致仕後,一直在家潛心著書,但對於流賊以及建州女真的動向十分關注,曾上書皇帝,請求大力推廣火器的使用,並言“克敵制勝唯火器耳”,但崇禎正為國庫枯竭,流賊難治之事攪得焦頭爛額,所以根本無暇顧及他。朱振卿穿越之前,自是對這位明末火器專家推崇備至,因為他發明了當時那個世界的第一支燧發槍,能使火器在雨雪天氣使用,並極大減少了發射流程和時間。來到大明後,朱由檢首先想到的就是畢懋康這個火器奇才,遂下旨起復他。
畢懋康接到聖旨之後,不顧六旬高齡,簡單收拾行裝,帶著門人張繼孟,侄子畢登輔、畢登翰隨前去宣旨並護衛其來京的錦衣衛啟程往京師而來。
自老家徽州歙縣動身後,錦衣衛護衛謹遵聖意,並不急於趕路,每天只走幾十裡,遇城鎮就歇息,所以用了近兩月時間才來到京師,比遠在福建的茅元儀來的還晚。
朱由檢深知大明火器製作粗劣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製作火器的工匠們地位待遇及其地下,從自己前世讀過的穿越類小說中描述所知,如此重要崗位的工匠及其家眷,過的是豬狗不如的日子。雖不至於到賣子賣女的地步,但衣食無著就是他們的日常。
並且一旦成為工匠,後代皆為工匠,不得科舉,甚至種田都不行。
朝廷每月發放給工匠們本就微薄的收入,還要被上面層層剋扣,最後到手能有五成就不錯了。為了維持生計,工匠們只能偷偷接私活。某些豪門大戶要打造什麼兵器甲仗,就會找到軍器監的工匠,因為他們的手藝高超,鍛造的兵器質量非常優良。
但這種私活並不是每天都有,雖然每次得到的薪酬不少,但平均計算下來,一家人甚至溫飽都維持不了。所以他囑咐二人上任後要親自探查匠戶們的生活狀況。
畢懋康、茅元儀二人赴任後,自是明裡暗裡查探一番,結果讓一直生活在上層社會的二人震驚不已。匠戶們集中居住北城骯髒破爛的衚衕裡,天氣已經逐漸轉涼,但在衚衕裡玩耍的孩童大多都是赤著腳,衣不蔽體。大多數人的住宅都是黃泥茅草簡單搭就,走訪的幾戶人家每天只吃兩頓,主食都是野菜摻雜麩皮麥糠製成的窩頭,用來就飯的菜大都是醃菜,極少見油腥,很多匠戶才三十多歲,但因長期缺少營養,看上去蒼老的像五十餘歲的老人,按此時的人均壽命來算,五十餘歲基本已一隻腳邁入黃土了。
二人查探過後自是感傷不已,進宮向朱由檢稟報了此行所見。朱由檢雖然大體清楚,但並未親眼目睹過,聽完二人描述後,來自後世的他默然良久,這種慘狀就發生在他的眼皮底下,這讓他根本接受不了。沉默過後,他與二人就如何改善這種狀況進行了商議,隨後令王承恩自內帑中拿出五萬兩白銀,交於畢、茅二人,用於軍器監短期所需以及改善工匠生活所用。
畢懋康、茅元儀召集軍器監製造火器、弓箭、兵器、帳篷、被服等所有軍資在內的所有工匠,共計五百餘人,以及軍器監所有官員雜役開會。
茅元儀親自上臺宣佈,聖上自內帑拿出銀子,給與每名工匠五兩安家銀,採買發放米五斗,白麵三斤,豬肉一斤,棉布一匹,用以改善生活。
所有兵器製造施行嚴格的質量查驗,製作火器的工匠每完成一件,要把姓名刻於其上,將來要是出現問題,製作的工匠將被罰銀五兩,扣除當月薪酬。
每個工匠底薪一兩,完成軍器監下達任務後,每多出產一件,將視其所產之物給與額外的獎勵,數額不等(因為有生產弓箭,帳篷,水壺等產量不一的工種,所以不能統一計件獎勵)。如有發明創造,提高兵器使用效果的,獎勵一百兩以上,上不封頂。
所有軍器監官員工匠雜役管兩頓飯,粗麵饅頭管飽,每三日每人肉二兩。軍器監官員自監正一下,月薪翻倍,所有薪酬按月發放,由監正親自監督,薪酬發放到個人手中,杜絕剋扣之現象。
米麵肉等食物已經由宮中太監親自押車送到北城匠戶駐地,發放到每家每戶。
軍器監官署寬大的院內,茅元儀講完之後,聚集在一起的工匠們呆立良久,逐漸開始互相小聲交談。有沒聽明白的小聲詢問著別人,當所有人都明白了剛才大人所講之事後,一股巨大的喧囂聲突然響起,所有人都在歡呼。跳腳的、拍掌的、使勁打自己臉的、猛掐大腿的,仰天大叫的,發不出聲音淚流滿面的,各種姿態盡有。
忽然有人跪下磕頭,隨即所有工匠全部跪倒在地,使勁磕頭,口中高喊萬歲。很多人的額頭很快一片青腫,哭聲笑聲響徹全場。
畢懋康、茅元儀等人看著這一切,心下也是感懷異常。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對工匠賤民如此厚待優容,得民心者得天下,有此聖君,萬事可成。
等眾人情緒漸漸平靜下來,畢懋康起身走到臺子的前面,令眾人起身後,開口道:“吾等皆是大明子民,朝廷養我等兩百餘年,值此流賊肆虐天下之際,你等更要拿出全身之氣力,努力工作,製作出最好之火銃刀槍,交於前方與流賊浴血奮戰的官軍。兵器每精良一分,前方將士們就會多殺傷一個賊寇,唯有如此,方能報答大明養育我等之恩,方能報答當今聖上對你等的厚待!此次章程,皆出自聖上之口,你等要是再如以前一般偷奸耍滑,不僅對不起聖上的大恩大德,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本官言盡於此,你等好自為之吧!”
他的話音剛落,剛剛站起的工匠們重又跪倒於地,前排一個頭發花白,五旬左右的老漢高聲說道:“這位老大人,老漢世代匠戶出身,這輩子活了五十餘年,也算見識不少,可老漢從沒聽說過有哪位聖人把我們這些賤民放在心上的!當今萬歲就是我等賤民的再生父母,我等雖然貧賤,但也知恩圖報!我劉二在此立誓,從今往後,必定辛勤勞作,造出最好的火器交於朝廷官軍,以此報答聖上的恩德!如違此誓,天打雷劈!”說罷,磕頭三聲。
其餘工匠們也都紛紛起誓,唯有拼命勞作,方能報答萬歲的恩情。畢懋康滿意的點點頭後,吩咐眾人散去,工匠們都是小跑著奔回作坊,立刻精神百倍的投入到生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