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桓他們北上兩天後就在路上遇到了南下來接他們的隊伍,隊伍是由張輝親自帶隊而來的,本來葛明志是安排其他人來的,不過在知道自己母親在路上的訊息後,張輝直接找到葛明志提了請求。
對於張輝的請求,葛明志也能理解,畢竟張輝幾年沒有見過母親,想快點見到也不奇怪,於是他就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張輝帶著幾十個騎兵快馬加鞭一路南下,在橫州的官道上跟葉桓的車隊算是碰到了。
拜見過主公葉桓後,張輝見到母親後,母子倆就有說不完的話,三年沒見,兩人的思念之情怎麼也說不完。
還好張輝母子倆看到大家都在等著他們,張輝想到自己像個孩子一樣,臉上馬上變紅了,他現在怎麼也算是遼州的高層,剛才的表現有點丟臉。
在場的人都理解張輝母子倆的感情,沒有人笑話他們。
最後葉桓交代張輝護送車隊北上,遼州還有很多事情要他處理,他不可能浪費時間護送他們北上,反正有張輝帶來的騎兵,只要不遇上大批軍隊,一般都不會出問題的。
而且苗鳳妃兩女也不是弱者,葉桓告訴兩女自己要先回遼西了,讓她們在騎兵的護送下北上遼州。
苗鳳妃兩女也沒有責怪葉桓的意思,葉桓只話了幾個時辰就從遼西趕到中州,這已經是讓人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他們車隊要回遼州的話,最快也要七八天,遼州現在的形勢她們還是知道的,葉桓離開太久的話,可能會出現什麼大問題的。
既然已經交代好了後,葉桓就運轉輕功朝著北方而去,很快就消失在眾人的眼眸裡,他一路上風馳電掣,只花了四個時辰就回到了遼西新城。
……
有支援遷都的人,自然就有反對遷都的官員,而反對的官員中領頭的就是內閣首相鍾凡,鍾凡對外反對的理由就是,放棄五百年曆史的京城,到東州那裡去,那北漢帝國的朝廷最後的一絲權威性也就喪失殆盡了。
六部官員大部分都不想跟著劉莽他們遷都,他們的想法很真實,就算西北王李劍進京登上皇帝寶座,李劍也不可能將朝廷的六部官員全部提拔成自己的心腹手下,這是不可能的。
李劍如果想要快點恢復官府的運作,那麼他就還是要用他們這些人的,在中州和京城這塊地方世家門閥的力量不是說笑的。
如果李劍不用他們世家門閥的人,那麼他根本就寸步難行。
既然自己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證,鍾凡他們憑什麼要跟著劉莽他們遷都呢,更不用說要遷都到東州的話,那意味著他們要放棄自己家族在中州經營了幾百年的基業,對於他們這些出身世家門閥的官員來說,國家不是最重要的,家族才是排在第一位。
國家沒有了,就算不是姓李的當皇帝,誰坐上那個寶座,他就要倚重他們這是世家門閥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三大世襲侯爵家族支援遷都的原因,只要稍微一想就知道,鍾凡他們心裡也很清楚,他們的手中權力太大,不管是誰做了皇帝
(本章未完,請翻頁)
,都會想盡辦法削弱他們三大家族的力量,而且更有可能的是徹底消滅掉三大家族。
“大人,我們要不要先離開京城去鄉下多一下?”
早上劉莽他們下達了遷都的命令,當然,這個命令不是強制,京城裡的所有人這幾天幾乎都收到了遷都的訊息,這種事情是不可能保密的,畢竟朝廷的一些部門早就開始做好遷都的準備,而且先頭部隊出發也不可能隱瞞得了的。
聽到手下問話,鍾凡搖了搖頭,笑著說道:“不用,我們的武安侯不可能對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做什麼的,除非他瘋了。”
京城裡的大部分世家門閥和官員都選擇留下來,還有就是中央軍團的那些士兵也有很多選擇留下來的,畢竟故土難離,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一個新地方重新開始的,而那些選擇遷都計程車兵們,他們一般都是沒有了田地,或者是早就沒有了家人,或者是希望博一個前程。
劉莽答應那些跟著他們遷都計程車兵,只要到了東州,那麼就有免費的田地分,至於東州有沒有多餘的田地分給那些士兵,劉莽並不擔心,東州因為大水災,遍地都是起義軍,很多世家門閥都被那些起義軍屠殺殆盡,朝廷只要把那些無主之地分下去就行了。
當然,大部分的田地劉莽他們三大家族會笑納的,這也算是補充了一點他們放棄了中州基業的損失。
對於那些選擇留下來的人,劉莽還真的不敢有所動作,沒有誰比他更加了解那些世家門閥手中的力量了,只要那些世家門閥的家丁全部拿出來,最起碼就能組成五十萬大軍,這不是說笑的,京城裡的那些世家門閥家丁看起來不多,只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人分散到中州的各地產業那裡去了。
劉莽相信自己真的敢對那些世家門閥下手的話,他們不要說想要遷都了,可能很快就會面對幾十萬的大軍。
既然選擇了分道揚鑣,雙方都有所顧忌,那麼大家都相互視而不見。
……
“殿下,朝廷的遷都命令已經下了!”
“嗯,本王知道了,你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