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聽聞此言卻是搖搖頭道:“晉王的死打從最初就已是定局,可廣靜城卻不是。晉王赴死除了為這廣靜城的百姓爭條生路之外,也是存了給這多方勢力一個臺階下的心思,廣靜城降了,南平王奉旨討賊,朝廷不再追究,史官也能給晉王一個清白名聲,最重要的,這位自肅州來的少年將軍也好帶兵打道回府,跟這交州的渾水劃清界限。可他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這位少年將軍那少年心性,林思柳生前最為敬重晉王,晉王身死交州,他又怎能坐視不理。黃角叛亂劉瑾不想管,交州的官府不能管,那就由他來管。這注定賠本的買賣說到底也只有這般少年心性才能決然赴死,晉王如此,林思柳也是如此。朝廷裡少不了那在戰場上錙銖必較的將軍帥才,但也不能少了如林思柳這般不計後果的少年英才。南朝江湖百年,倘若人人都是千年的狐狸萬年的龜,那才叫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