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自然很是無語,不明白那幫子相聲演員究竟想什麼?
不趁機將相聲的影響力擴大,吸引更多的觀眾支援,反倒搞起了非此即彼的小圈子?
對於這樣的事情,他自然不會答應的。
“那就暫時不用脫口相聲改編了吧,春晚的經典小品也不在少數!”
吳東淡然道:“先接觸一下陳小二和朱時髦兩位老師,他們兩手裡的經典小品可不在少數,其中有不少都有擴充套件進行影視改編的可能!”
“還有趙老太太的小品,也都有很大的改編余地!”
“至於東北趙,也嘗試著接觸一下,看不能不能將幾個容易改編成影視劇的小品改編權拿下來!”
說實話,春晚舞臺出現的經典小品數量還是很多的,起碼比相聲要多不少。
至於他為何首先針對相聲改編,主要是相聲方面的改編內容相對簡單一些,場景也沒那麼複雜。
就衝《虎口遐想》來說,最大的場景就是動物園。
其他相聲故事的場景,基本上也都在一個比較小的環境中,這樣改編拍攝起來成本就低了許多。
而小品的話,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比如陳小二和朱時髦的經典小品《主角和配角》,涉及到了劇組的咖位之爭,起碼也得建立一個標準的劇組吧?
以劇組為核心,周圍的環境再擴大一些,什麼影視城,賓館和拍攝場地之類的,還得弄一個看起來搞笑的劇中劇,怎麼看怎麼麻煩。
當然了,一旦將小品改編得不錯,加上小品本身的質量以及經典程度,很容易就會大爆。
去年,徐光頭的《人在囧途》,還有另一部小成本輕喜劇《夜店》都獲得成功,難不成小品王的小品還比不得上這兩部?
話說,之前經過星空導演工作室改編經典脫口相聲,使得國內的喜劇片不那麼匱乏。
一些有喜劇天賦的演員,也跟著慢慢火起來了。
還是那句話,本土精品喜劇的受眾絕對不少。
只是之前,學院派導演學的都是什麼新浪潮,法國那邊的文藝理論之類的,根本就不屑於拍攝商業片,更不要說商業片中最不受待見的喜劇片了。
不然,也輪不到馮大炮戴上內地喜劇之王的帽子。
像是香江電影最巔峰時期,票房成績最好的不是閤家歡就是喜劇片。
可見,喜劇片的市場相當廣闊。
不然,像是《虎口遐想》這樣,帶著濃郁八十年代風格的喜劇片,怎麼可能收穫近八千萬票房?
之後一些經典相聲改編的喜劇片,票房成績基本都在五千萬到一億兩千萬之間打轉轉?
此時,國產電影儘管已經有不少億元票房的影片,可數量還是相當稀少的。
而一票有些年頭的經典相聲改編的喜劇片,也能有進入億元票房俱樂部的可能,對於影視圈的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一些相聲演員,還有小品演員,透過導演工作室的喜劇片,此時已經成功在電影圈立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