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玉鼎真人從來沒打過這麼逆風的局。
大周的氣運將盡,這一點玉鼎真人是知道的很清楚的。
分封制的封建王朝到了晚期出現諸侯並立的局面這是大勢所趨。
畢竟,大家對你保持尊敬的基礎在於,你很強。
但是現在的大周,不能說是一無是處,只能說形同虛設。
就像是玉鼎真人這個十二金仙之一下來來相助大周,整整三天,玉鼎真人都沒有找到可以切入的點。
大周孱弱,無論是兵力還是經濟亦或者民生,都與秦國沒有可比性。
所以,想要靠軍隊致勝,基本上被排除掉了。
而敖烈既然敢跟闡教叫板,那麼最起碼的,元始天尊的元素其肯定是考慮進去了。
但是既然敖烈還敢來,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一位聖人入場了。
而這位聖人,極有可能是通天教主。
所以,在玉鼎試探出敖烈的底細之前,是真的不太願意直接與敖烈兵對兵將對將。
敖烈既然能在闡教的眼皮子底下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
其中固然有著闡教心高氣傲的原因。
但是也不可否認,敖烈也是很有能力的。
但是,就算是再怎麼謹慎,玉鼎也必須要儘快的拿出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現在的情況是,越拖,對秦國越有利。
那麼唯一能夠藉助的力量就只有除了秦國以外的其他諸侯國了。
而想要藉助這些諸侯國的力量,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身為名字上的朝廷,父國,即使想要出手對付秦國,那也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即使如今所有的諸侯國都眼饞於秦國的富有,想要一口吞掉秦國。
但是,一個合理的理由還是很有必要的。
最起碼,不能太不合理。
否則的話,大周最後的威信,也將付之東流。
而當大周這最後的威信被消耗殆盡之後,第一個死的就是大周。
這對大周沒有任何的好處,對闡教也沒有任何的好處。
玉鼎此行下山的重點就是,最起碼保證闡教在人族的威信的同時,儘可能的保證大周按照既定的軌跡走向覆滅。
是的,大周的結局在當年姜子牙下山的時候就被預料到結果了。
闡教的選擇是按照現有的佈置,選擇一個不錯的諸侯國問鼎天下。
但是如今,計劃之中出現了變數,闡教的人很不開心,但是也要無奈面對。
不過,一個不太不合理的理由嗎?
想到這裡,玉鼎真人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金光。
……
帶著七個妖王來到了大秦。
說真的,當知道了大秦的部署之後,敖烈就清楚,瞞是肯定瞞不住了。
這樣的佈局,就算是最南面的越國都瞞不住。
就更不要說闡教了。
那麼,闡教會怎樣應對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