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靈氣復甦的旁門祖師> 第九百一十七章 朱由校與九千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一十七章 朱由校與九千歲 (1 / 2)

一路欣賞著十七世紀的京城繁華,然後高景飛轉到了城西,由西華門進入了紫禁城。

之所以不走午門正門,便是因為那邊乃是朝廷中樞之地,各方高官雲集,王朝秩序之力最為強橫,雖然他因為是“自己人”的關係不會受到壓制, 但貿然從那邊經過或者是從上空飛過,那就很容易被人發現痕跡。

選擇西華門是因為西華門是紫禁城之中較為冷清的一個門,這裡的冷清一來是相對於東面富商居多和南面多市井熱鬧而言,說人少其實也不少,畢竟北平西城多數是權貴之家,在天啟年間,這京城裡已經有了後世“南貧北賤、東富西貴”的說法。

原話是:“東富西貴南賤北貧,南城茶葉北城水”。透過這句俗語其實就可以反映出, 生活在舊社會的老BJ人的生活狀態。

粗略了逛了一圈,高景飛發現所謂“東富西貴”,大體是BJ東城西城多富貴人家之意,而“南賤北貧”則大體是指南城和北城的居民中貧賤之家較多。

實際上是相對而言的,這時期的南城多數都是普通人家,且各民族混雜,大多從事體力勞動,但也更富有人情味,鄰里幫襯的事情是常有的。

北城的前門大街上則多是三教九流聚集,熙熙攘攘跑滿了混飯吃的人們,後世“大名鼎鼎”的八大胡同就在這邊,這邊的人也大多從事茶館、戲院、技院、剃頭的、修腳的服務行業,這些在古人眼中都屬於賤業,因此才有那種說法。

關於東富也是籠統的說法, 實際上東城也有不少大小官員居住,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東城舊京倉場多, 想當年BJ城總共才有十三個倉場, 而東城就佔了七個之多。再有東城也有很多商人聚集,當鋪、錢莊和金銀鋪面基本上都聚集於這邊,單從這個角度來看,“東富”的說法也是站得住腳的。

至於西貴,則是說住在西城這邊的人非富即貴,王府、官邸可以說比比皆是。當然那說的是後金中後期和舊社會的事情了,但此時明末也早有了相應格局。

二來高景飛選擇西華門,也是由於氣運方面的原因。

午門且不用說了,那是代表一個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東華門是科舉唱名之所在,又靠近太子東宮,神武門去四靈玄武之意,是鎮守皇城後方的大門,這些都是氣運濃厚或人員密集之地。

相比之下西華門是四門之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雖然高官權貴府邸林立,但街面上人流卻不及南北東三面,而且街道也寬闊,宅院幽深, 十分方便修行人施法隱身潛行, 當然前提是能夠不被王朝國運壓制。

所以高景飛一路走馬觀花的在京師繞了一圈,然後由西華門潛入紫禁城, 過程中完全沒有驚動任何人,除進入皇城的瞬間上方的氣運巨龍微微垂下眼眸看了他一眼,但沒有感到惡意,也就收回了“注視”。

紫禁城說起來高景飛並不算熟悉,雖然也跟爸媽去過一次,但經過後金的改建和建國後的修繕,與此時明皇城的樣子還是頗有不同的,當然大致輪廓還是差不多的。

但他也不需要認得路徑,只需要看準了氣運龍柱最強盛的那到青氣就可以了,那必然是當朝皇帝的所在位置。

何況那青色龍氣一旁還有一道赤金之中泛青的雄渾氣運陪伴,更能讓他準確的辨認目標所在的位置。

不多時,高景飛就來到了一處宮殿院落之中,便見到院子裡擺著大傘,一個身穿淺紅色衣袍上面繡有團龍的白臉青年坐在躺椅上有些提不起精神。

另一邊還有一位身形高大看起來形象頗為威武的漢子,穿著一身絹料的輕薄青素衣,這青素衣就是夏天用絹、冬天用玄色紵絲素衣,一般是宦官遇到大祭日或者修省之時所穿的,到了天啟年間,多數宦官已不顧舊制,選用真青、油綠素紗代替青素,裡面襯以玉色素紗,端的是“光耀射目,爭相誇尚,以豔麗為美。”

但此人卻只是穿著簡單的青素衣,看起來樸素沒什麼稀奇,其人卻自有一股威嚴在身。

只見他輕輕說道:

“皇爺,又是一封彈劾孫高陽冒領軍餉的!”

趟在躺椅上身穿常服的天啟皇帝聞言擺擺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