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不必擔憂,此番是武帝召見,多半也是漢室龍庭的意思,這鬼國陰司所圖,與我們的目的並不相悖,祂們委託我的事情便是去斬出那黃河詭棺的禍患!”
張秘書聞言就是一陣驚喜。
“那可太好了!”
這黃河詭棺的禍患可是僅次於走蛟之患,畢竟後者還未成功,也只是每年六七月份鬧一鬧而已,而前者已經鬧得黃河水道不安寧,甚至還間接影響了隴海鐵路的修建工程,這可是關乎西部與東部經濟交流的大動脈,對整個國家來說,重要程度不亞於平漢鐵路。
這兩條十字交叉的鐵路可以說是當下這個時代國民政府乃至整個中土的命脈。
在洛陽河段這邊轉悠了大半個月的沖和子也是喜道:
“如此有鬼國陰司諸神相助,我們也不必擔心那詭棺的神出鬼沒也!”
東海釣鰲客張玄機則問:
“高掌門,武帝可曾與你說起這詭棺的來歷情況沒有?”
相比之下,這位陰神真人明顯比其他人更有謀略。
高景飛答道:
“確實交代了這詭棺的底細,我們準備一下馬上回返陽間,詳細的情況路上再說!”
於是眾人整理妥當出門,偏殿外已經有侍者和兩位鬼神等候,不是別人,正是之前相迎的兩位副使,南唐後主李煜與後蜀後主孟昶。
“丹陽伯!”
“我與保元兄來相送丹陽伯出鬼國門戶返陽……”
保元是後蜀後主孟昶的字。
見到高景飛兩位後主都很高興的拱手做禮,顯然對於能再度被委派相送這位丹陽伯,他們也是很願意的。
高景飛也回禮道:
“勞煩二位國主了!”
李煜和孟昶兩位都很客氣,相比之下,高景飛發現李煜這位南唐後主的情商似乎更高一些,雖然稱不上八面玲瓏,但也稱得一句待人妥帖。
不過也不奇怪,畢竟是能從先皇李璟的太子手下活到最後繼位,沒有一點本事恐怕早就被弄死了。
史載李煜因貌有奇表,一目生有重瞳,而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為避禍,本名李從嘉的李煜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南唐顯德六年,太子李弘冀病逝,鍾謨以李從嘉酷信佛教、懦弱少德為由,上疏請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
結果不知李煜搞的何許手段,致使鍾謨觸怒元宗李璟,被流放至饒州,而後李璟便封李從嘉也就是李煜為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入住東宮。
從此熬死了太子的李煜一飛沖天,一年多後,李璟遷都洪州,封李煜為太子監國,留守金陵,同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便在金陵登基,成為南唐第三位國主。
由此可見,李煜雖然治國和軍事都不行,但這種政治鬥爭的手段還是很有天分的。相比之下,同為後主的孟昶的上位就比較順遂了,沒有經過生活的毒打,也保持著原本不善言辭的本性。
不過高景飛雖然被李煜不著痕跡的奉承弄得比較舒服,但其實心中更欣賞孟昶,因為這位是真有能力的,而不是滿口虛言,阿諛奉承之輩。
當然他也不討厭李煜就是了,想必是李煜一生都是在危機夾縫之中求生存,已經習慣了奉承強者來保護自身吧?
實際上高景飛認為這位李後主表面上在小心奉承,內心裡估計也有自己的傲氣,不然也不會寫出那等心懷故國的詞而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