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裡的事情解決了,接下來,便是準備下江南。
因為要打通江南到蜀地,還有從蜀地度過滄江口的那條線。
那是可以讓江南的糧食直接進入關隴的最快的,也是最直接的一條線,雖然有些損耗,但是在戰時卻能夠發揮出極大的作用。
陸行舟做這個決定之前,也是曾經讓戶部的人進行過估計的。
如果是走常規的路線, 從江南這座大魏朝的糧倉,將糧食運送到關隴,需要大概兩個月的時間,而這兩個月的時間裡,糧食本身的損耗,大概在三成左右。
除了糧食的損耗,還有運糧之人的消耗,車馬的損耗等等,也大概能夠佔據一成。
所以,最終用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夠運送剩下六成的糧食到關隴。
而如果走江南蜀地以及滄江口這條線,首先是能夠將時間大大縮短。
只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就足夠。
不過損耗卻是會明顯增加,因為一路都是水路,糧食在運送的過程中,會產生極大的受潮損失,而同時,在蜀地的滄江口一代,又是水流險峻, 到時候的損失也會大大增加。
總體估算起來,應該是能夠達到五成左右。
多出一成的損失,卻能夠將運糧的速度提升四分之三,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提升。
若是在正常的年代,這樣運糧食並不划算,因為沒有那麼緊急,損失的多反而是會導致糧食的成本上升,所以並不可取。
但是在戰爭的時候,速度便是關鍵。
所以陸行舟無論如何也要將這條路給開闢出來。
他要竭盡全力保證大魏朝關隴之戰的時候,能夠有充足的糧草。
糧草充足,戰士們才能夠兇猛作戰,主動權才能夠掌握在關隴軍的手裡,是戰,是守,都能夠不受絲毫的影響。
眼看著就要準備下江南了。
東廠的那些番役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而那些密諜司的人們,則是已經陸續地開始朝著江南轉移。
這一次一併轉移地,還有一部分天機地人。
當年玉天機在江南經營的時候,也是在江南一帶發展了不少的力量,而天機的本來那些人,也都是在江南有些根底兒的。
這些人都過去, 能夠幫助陸行舟還有密諜司更好的開拓江南的線報探索。
當然,玉天機是沒有去江南的。
她的身孕已經開始逐漸的明顯,再有長途跋涉有些不方便,而且,長安城這邊的一些事情,還需要玉天機來小心的應付。
她便是要繼續留在這長安城裡面。
而除了玉天機,陸行舟在離開之前,也是要和幾位坐鎮朝廷的大臣見面的。
包括褚國公,還有幾位尚書。
他們作為朝廷裡的根基,也是維護著朝廷正常運轉的關鍵力量,陸行舟絕對不能夠忽略,雖然他能夠盯著這些人,但是,如果這些人不好好做事,他也沒有辦法。
他可以保證不惹事,然後消極怠工,這樣就會讓陸行舟陷入被動。
所以陸行舟一定要安撫這些人的情緒。
今日,陸行舟便是在陸府裡面準備了一場酒宴,邀請這些人過來,敘敘舊,並且要和他們再聊聊這關於未來的長安城的掌控。
雖然聊的不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但是還要讓這些人知曉,陸行舟目前才是這大魏朝的主人,讓這些人繼續好好做事。
陸行舟不想真的徹底的將誰鎮壓,也沒有想過褚國公,或者是幾位尚書,能夠完全對自己忠心耿耿,這些人能夠坐到現在的位置,其手段和本事,都是有的。
想讓他們完完全全的忠於自己,陸行舟是不可能做到的。
首先因為一點,陸行舟是個太監,沒有自己的名分。
就衝著這一點,陸行舟就不可能完全讓這些人臣服。
如今,彼此只見能夠保持著的,也只有平衡而已。
陸行舟只是想要將這種平衡繼續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