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清曠,波濤壯闊的海面上,無盡星光落下,靈光如流,千百符紋勾連,一道巨大無比的符籙,悠然浮現在夜空之中!
那符籙之上,似乎描繪著一處仙府。
雲煙層層,仙橋飛架,不知多少宮殿樓閣,蘊藏其中。
符籙之上,瑞氣祥光迸發,無盡靈機流動迴轉,交纏分解,渾然一體,不分彼此,複雜至無與倫比。
卻又出奇地條理清楚,絲毫不亂。
這道符籙高逾千丈,懸於夜空之下,散發出柔和明光。
虛空之中,好似有仙音響起,令人心神澄澈。
“這便是上清金闕天宮符!”
太清宗,一位長老仰首看著符籙,不由地地感慨道。
縱使是金丹大修,這這道符籙面前,也深感渺小和無力。
這是一道七階符籙!
沂山仙府,既是一座仙府,又是一道堪比七階法寶的符籙!
符籙有靈,其品階,還在元神大能之上。
縱使是當世東海有數的元神真君來此,面對這道符籙也莫能奈何。
當年,沂山真君便是持了這道上清金闕天宮符,以一介散修之身,縱橫四海,逍遙千載。
大長老曹鼐踏空蹈虛,來到上清金闕天宮符百丈之外站定。
趙昌之、韓應龍、石韞玉和龐越四人,跟在其後。
他大袖一揮,十一卷山水圖卷憑空浮現。
他轉頭看向太清宗五位金丹長老,說道:“閔道友,可以開始了。”
太清宗這邊。
一位相貌清奇,骨瘦如柴,眼皮耷拉,似是昏昏欲睡,穿了一身半舊不新的素白長袍的老者,緩緩點頭。
就見他從儲物袋中,取出一卷畫卷,輕輕一拋,落在曹鼐身前的十一卷山水畫卷之中。
赫然是乾焰神宮苦求多年而不得的《沂山風雨圖》。
十二卷畫軸終於聚齊。
曹鼐一言不發,伸手打出一道靈光。
十二卷山水畫卷,頓時靈光大盛,緩緩展開。
這些山水畫卷與太清金闕天宮符似有感應,漸漸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來。
轉眼間,山水美景浮現虛空,畫卷消失。
就見這些山水美景,化作一道長橋,連入符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