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承業一臉凝重,認真地傾聽著江庚的述說。
他原本以為江庚要說的是“夷寇有多少人,多少部隊,有多少武器,戰略部署如何的簡潔軍報”,但沒想到聽到的,卻是一個回憶起來的故事。
但想到江庚畢竟不是正經軍士,況且年紀還輕,他也就釋懷了。
而且這故事裡,同樣可以提取出有用的資訊,一會自己再多費些心思便是。
於是他時不時點頭,示意江庚繼續說下去。
江庚略作停頓,嚥了嚥唾沫。
他本就重傷未愈,一連串說這麼多話確實是個挑戰。
“我不敢怠慢,立馬停下腳步仔細記住先孝的吩咐。我雖然不敢說完全記得當時的話,但重要的要點,我還是記得十分清楚。先孝說,夷寇火炮乃攻城利器,望其餘城池在此處多加提防;此外,夷寇駕船而來,必定會依靠大河進軍,依靠火炮之威蠻行……”
江庚微微蹙眉,一副艱難回想的神色,時不時還要停頓一下。
說到此時,其實已經很多都是他自己根據記憶中的事情,對夷寇的動機的猜測。
他要做的,就是說一些看似重要,但是又模稜兩可的事。
若是此事還無法證明,那就更好了。
“可有準確數目?或是夷寇善用何等陣型,行軍習慣之類的訊息?”
但祁承業顯然不是個好糊弄的人。
江庚說的雖然算得上軍報,但萬萬不是“重要”的軍報,若是隻是為了聽這些,他早就從偵查兵回報的訊息中瞭解了不少。
唯一有用的,也只是得知了夷寇的火炮威力驚人。
除此之外,卻無大用。
江庚一時沉默,腦海中瘋狂回想關於軍事的一切內容。
他不敢停頓太久,生怕引起懷疑,虛弱地開口:“當時情況危急,且夷寇入城太快,即使有查探,也來不及結合分析,至於人數……”
江庚在腦中思考。
當時靜海縣守衛當然不止他父親手下的八百餘戰兵,加上其餘的一些守衛力量,約莫能達到三千之數。
自古守城容易攻城難,而強攻城池,想要保證必勝,起碼人數上要七八倍甚至十倍。
如此一來,敵人人數應該至少三萬。
“當時夷寇大船密密麻麻,佔據了一大片海域,一船之上至少有接近百人,根據先孝告知,敵寇至少有六萬人。”
江庚選擇往多了報。
到時若是查探到的數目比六萬少,也可以說,可能是敵寇沒有全員進軍之類話糊弄,但若是夷寇的數目來的比三萬多,那麼可能就由於自己說的這話,導致城中佈防不足,城中到時勢必會生靈塗炭。
這可是天大的罪孽!
所以他選擇了直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