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孟在感嘆之餘,並不知道,自己的老二,已經跑去皇宮了。
……
“你小子怎麼來了?”老朱自是一驚。
張承天笑嘻嘻道:“聽說抓了汪廣洋,我就過來了……陛下這時候,必是有吩咐的。”
老朱忍不住一笑,小胖子還挺精明的,只不過就算有吩咐,他又能幹什麼呢?
“用不著你操心,不過既然來了,咱們爺倆就坐下來聊聊。”朱元璋說著,揪起張承天的肩膀,就讓他坐在了臺階上,隨即老朱也挨著他坐下,肩並著肩,就跟親父子一樣。
“伱小子知道嗎?為什麼咱想抓誰,就能抓誰,想懲辦誰,就能懲辦誰?不管是唐勝宗,陸仲亨,還是楊憲、汪廣洋?你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麼不反抗?”
張承天道:“陛下是九五至尊,是大明天子,自然是一言九鼎啊!”
老朱笑道:“你說這話沒錯,但也過於膚淺了。古往今來的天子多了去了,真正能做到生殺予奪,為所欲為的,又有幾人?有多少皇帝,被氣得牙根癢癢的,也要忍耐,根本不敢發作。比如唐太宗,面對魏徵,就是如此。”
張承天託著腮幫,聽著老朱說話,卻是忍不住搖頭,“陛下,唐太宗也是雄主,他為什麼不敢像陛下一樣?”
老朱哈哈大笑,“他要是跟咱學,對文武諸臣,半點不客氣。加上前面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囚禁父親……他身邊還剩下誰?又有誰願意聽他這個皇帝的?所以他這個皇帝,必須恩待功臣,必須虛心納諫,陛下和魏徵這樣的人,君臣和睦。唯有如此,才能對後世有個交代,不然千秋史冊,又該怎麼說他?”
“咱不是非議李世民,恰恰相反,咱很讚賞他的作為,對外用兵,勵精圖治,打造盛世大唐,咱有朝一日,必定要超越他的功績,建立更遼闊的大明朝……咱要說的是,根基全然不同。咱是自己打出來的天下,堂堂正正打出來的。咱靠的是百姓,靠的是民心。包括那些功臣,咱也不用慣著他們。因為沒有咱,他們什麼都不是!”
朱元璋說這話的時候,霸氣十足,畢竟所謂淮西勳貴,既不是劉秀的南陽二十八宿,也不是李唐的關隴門閥。
這二者本身都有雄厚的實力,劉秀和李唐,是藉助人家的力量,才得到天下的。
可朱元璋不一樣,在歸附老朱之前,淮西諸將,不過是鄉間農夫罷了,要不是老朱,他們什麼都不是。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才可以肆無忌憚。
當然了,在這一堆人裡面,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張希孟!
“你爹確實天下奇才,咱們走到今天,他幫著咱規劃了道路,夯實了基礎,軍心民心,有一大半,是他幫著咱爭取過來的。更為難得,你爹不像一般從龍功臣,收買人心,拉幫結派。他聰明機敏,又淡泊名利。能遇到你爹,是咱的運氣。”
老朱笑呵呵拍了拍張承天的頭,“你小子可要好好學令尊的本事啊!”
張承天只能勉強苦笑,“陛下,臣是想學,就怕臣的腦力不夠,讓我爹笑話。”
老朱笑道:“怕什麼?笑就笑唄!你當他私下裡不笑咱啊?沒準這時候,他笑咱識人不明呢!”
張承天連忙搖頭,“父親不會的,他沒有這個膽子的。”
老朱只是大笑,“你啊,還是太小了,你爹的膽子,比誰都大!”
正在這倆人討論張希孟膽量的時候,朱標回來了。
老朱怔了一下,忍不住道:“朝政紛繁複雜,你跑來幹什麼?須知道,國事要緊!”
朱標先是跟朱元璋見禮,隨即道:“確實國事緊要,不過父皇這麼多年,辛辛苦苦,剷除辜恩負義的文臣武將,是替孩兒拿下荊條上的棘刺。為的是讓孩兒更好執掌江山社稷。多年下來,父皇已經是傷痕累累,孩兒居然不知!還請父皇恕罪!”
聽朱標的話,老朱竟然心裡熱乎乎的,這孩子終於懂事了,知道體諒父皇!說的話,全都打在了他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