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河二》
平復老岳父心中的怒氣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鄭子文如今實實在在得跟女婿綁在了一起,唐離的話他還能聽得進去;另一方面就得益於郭子儀這一個多月來展現的領軍才華了,久任地方主官,鄭子文深知那些州軍的底細,以前在金州時他就沒少為治下那兩千州軍上火,只是上火之後還是得給他們擦屁股,而郭子儀上任以來,雖然跟他之間的關係是不鹹不淡,但實在事兒也的確沒少幹,短短個多月時間,晉陽那萬餘老爺兵如今實實在在有了兵的樣子,這讓州官出身的鄭觀察使不能不對他的能力刮目相看,身為河東道最高主官,不管面子上如何,在內心裡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需要這樣一個搭伴兒的都護將軍,戰時護一方平安自不用說,平時也能省去他許多的煩心事兒。 承平將近百年,如今這些兵多是又懶又刁又滑,平日大錯不犯,小事兒也不斷,一個月三十天,其中有七八天都得花費在調解他們與地方百姓的矛盾上,一介書生出身的鄭觀察使的確對這些事兒不勝其煩。
再另外一點就是安祿山的作用了,這胖子在河北委實太猖狂,鄭觀察上任不久,雖然並不認為這個天子的寵將會造反,但因兩道交接,也實在看出來安祿山的許多行為的確是出了臣子本分,隨著唐離將一些事情隱隱約約的點明,鄭子文面色有些青地同時。 與郭子儀之間的這點兒恩怨也就再沒有以前看的那麼重了。 雖然他對唐離的那些推測還是持懷疑的態度,但這種事情畢竟是要寧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無的。
唐離知道鄭子文不會完全相信自己對安祿山的判斷,但他畢竟開始提防這個胖子,只要他先生了提防之心,唐離地目的也就算達到了。
出了觀察使府,唐離隨即命車前往都護將軍府。 說來鄭子文及郭子儀都是由他當日向李林甫舉薦。 但讓他始料未及地是,自己第一次到河東。 最先忙著的竟然是為二人說和。
相比於觀察使府的書香淡雅,都護將軍府第中的佈置就顯得明快了許多,郭子儀在以刀弓為飾的花廳中接待觀風使唐離。
“來將軍府上之前,某剛去了家嶽府上,家嶽對郭將軍的統兵才能實是讚賞有加呀!”,寒暄過後二人坐定,唐離捧著茶盞微微笑道。
聽唐離對鄭子文的稱呼是用家嶽而非觀察使。 郭子儀明白這個唐別情是有心與自己示以親近,手中輕撫著茶盞,郭子儀緩緩道:“別情對愚兄地薦舉之恩在下沒齒難忘,異日必當深報,然則這是私誼;某雖然粗魯無文,也知不可以私誼廢公事,某身為武將,只求能為國拓邊守疆。 至於這黨那黨,請別情恕愚兄敬而遠之了。 ”
見郭子儀乾脆的道出心中所想,唐離也沒必要再做那些彎彎繞,聞言放下茶盞,微微笑道:“人生世間,除非終生居於高山大澤。 否則又豈可無黨?鄉黨自不論,便是將軍與當日同榜中武舉者日常往來又何嘗不是‘黨’?如今世人一聞黨字便悚然變色,卻不知人生世間這原是根本避免不了之事。 況且,‘黨’也未必全然就是壞事。 ”
“別情好辯才,只是你所說之黨與某口中所言全然不同”。
“便是將軍口中的‘黨’又如何?其實‘黨’之本身並無好壞,堪做區分的只有做事的手段和目的,關於這點兒,千年前文聖孔丘早有教誨,將軍不加區分,聞‘黨’而色變。 其實倒顯的自己太過於小家子氣了”。
“噢!願聞其詳”。 郭子儀的話語中明顯是不服氣。
迎上郭子儀地目光,唐離微笑不變道:“子曰:‘君子比而不周。 小人周而不比’,夫子之意甚明,若結黨是團結,則是君子;若是勾結,則是小人。 唐某雖然不才,卻也自認是個君子,將軍難道就是小人?”。
沒容郭子儀接話,唐離續又說道:“小人勾結成黨,所圖者必定是個人私利,如今某卻想問問將軍,某可曾要求將軍做過什麼不可對人言語之事?鄭觀察使又可曾讓將軍做過什麼不可對人言語之事?”。
說話之間,唐離站起身繞室而行道:“某當日舉薦將軍,是看重子儀兄的才華,何曾是為了結黨?如果當初真是為了結黨,某又何必舉薦相交不久的子儀兄?”,唐離這個反問還真讓郭子儀一時難以回答。
“再者,子儀兄畢竟是由某舉薦而接任河東都護之職,不管將軍心中如何想法,在別人眼中你我家嶽早已是一黨之人,任將軍如何撇清怕是也沒有什麼作用了!將軍剛才還說不以私事廢公義,如今卻正在幹這樣的事情,豈不可笑?”,言至此處,唐離還真是笑出聲來。
“某何曾以私事廢公義?”,這個罪名郭子儀如何肯認。
早知他會有此反應,唐離緊迎上他的目光道:“昔日子貢問政於夫子,夫子答曰:‘足食,知兵,民信之矣!’,夫子此言誠為精到之論,如今於河東而言,家嶽做的便是‘足食’,而將軍所為便是‘知兵’,要想確保河東安寧,二者缺一不可,如今將軍只為表白自己不結黨,而刻意疏遠與家嶽地往來,變相製造不和,家嶽乃本道觀察,子儀乃是都護將軍,你二人不合,河東道又焉能政通人和?將軍飽讀兵書,莫非連《將相和》故事都不知道?為虛名而害公事,某可曾冤枉了將軍?”,唐離的語聲雖淡,但其中的意味卻是層層加重。
聞聽唐離對自己地指責,郭子儀初始時還想極力分辨。 及至最後一段話入耳,卻覺欲辯無力,不管怎麼說,他現在身為河東最高武將,與最高文官的觀察使之間產生矛盾總說不過去,而唐離那句“為虛名而害公事”也就落到了實處。
良久良久,郭子儀臉色幾度變化。 終於起身拱手道:“別情所言有禮,愚兄謹受教了。 稍後接風宴上某自會向鄭大人負荊請罪”,言至此處,他話語一頓後續道:“私誼是私誼,若以後別情……”。
不等他說完,唐離早已接話道:“若以後某讓將軍做什麼違背良心公義之事,子儀兄自可棄某如敝履”,說到這裡。 唐離也是色做正肅道:“只是將軍若再有因私名而害公事之舉,需也怪不得某翻臉無情了,天子案前某自有彈劾本章奏上。 ”
郭子儀聞言愣了一愣後,才苦笑道:“人言唐別情是半點虧也不吃的,今日才知傳言果然半點不假”,這句話換來二人相視而笑。
隨後的敘談中唐離才知郭子儀轉讓軍資於安西都護府,除了顧念王忠嗣是他的老上司外,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對以前手下軍士的愛惜。 他既然說開了,唐離也就不在這件事上多做糾纏。
隨後二人同行赴宴,宴會中郭子儀雖然不曾真個負荊請罪,畢竟接著敬酒地機會向鄭子文致了歉意,這突如其來地一幕讓河東道官員看地瞠目結舌地同時,也對撮合此事的唐離更高看了幾分。
這場接風宴真是吃的皆大歡喜。 宴後郭子儀更是親送唐離前往驛站,行走途中,唐離緩緩道:“子儀兄,河東道共有多少軍馬?”。
“團結兵不論,河東道正規駐軍共有三萬二千人,其中一萬駐守晉陽,其它都是分駐各州”,看了唐離一眼,郭子儀隨口報出了數字。
河東道是大唐有數的大州,而且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駐軍也不過三萬二千人。 由此可知唐朝軍力佈置重外虛內有多麼厲害了,唐離抬頭向河北方向略一眺望後道:“非是某有心干預軍務。 子儀兄擴軍吧!”。
“噢!別情何出此言?”,順著唐離的目光遠眺了一眼,郭子儀若有所思的問道。
看來今天唐離還真是跟《論語》教上勁了,聞言卻沒有直接回答,“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則亂;小人有勇而無義則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