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時令已近九月,灞橋楊柳再不復初春時候煙霧朦朧的翠綠,反是呈現出一片枯黃衰敗的景象,如此的楊柳在別離之地的灞橋,讓人觀之還真是情何以堪!所以橋邊無論是即將遠行的商客還是送行的親人,臉上都是一副戚然神色,唯一例外的就是那個剛剛過橋的少年官員,俊秀的面容上掛著絲絲清淡的笑容,輕揮馬鞭的手更是顯露出他心中的輕鬆,只是讓人詫異的是,這個前呼後擁,看來年紀不足二十的少年赫然穿著四品的官衣。
“狀元公,這是新科狀元公唐別情大人?”
“不是他還有誰?不說本朝,就是開國這麼多年,也沒有過這麼年輕的官兒,何況還是個四品的,要說他這字還是當今陛下欽賜的。”答話的這個人知道的倒是挺多。
“這個我知道,當日曲江賜宴我也去湊了熱鬧,不過前幾天不還是五品嗎?怎麼升的這麼快的?”
“你那都是老黃曆了,前幾天千秋節那一曲【萬歲樂】跳的皇上高興了,這不第二天就賞賜了四品官衣,還放出去替天子巡視四方,狀元公!那可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什麼藏汙納垢的事兒能瞞得過那雙神眼?你沒看連安大帥都急著趕回去了,他怕得就是手下有人瞞著他幹出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出來,讓狀元公神眼看見。“此人說到這裡,為增強自己推斷的說服力,還反問了一句道:”要不依著安大帥的習慣,哪次進京不是要住上十天半月的?“
這些閒話議論唐離自然聽不見,他也是剛剛聽前來送行行的楊芋釗告知安祿山是與他同一天出京,不過時間比他要早了近個多時辰。
此次有機會出京,唐離心下著實高興。他也懶得費心猜測安祿山提前出京的原因,只是隱隱覺得安胖子對自己的提防肯定也是原因之一。
邊控轡而行,唐離邊向身後一素衣女子問道:”怎麼樣?蘭心姑娘騎馬可還習慣吧?“
”聽說大人在京中素來都是乘車,而不好騎馬的,如今大人都能習慣,小女子自然也能習慣。“說話的女子一身素衣,容顏並不甚美,但眉眼間自持的氣度卻是少見,這女子帶的東西並不多,只是馬鞍邊皮帶子中的瑤琴分外引人注目。
騎馬前行之中,唐離聽蘭心此言,微微一笑道:”這個自然,蘭心姑娘的手段我可是聽王副丞說了多回了,此次出京,咱們太樂署的計劃要想順利實施,少不得要多借用蘭心姑娘之力了!對了,聽說小蠻姑娘被一個北地大商賈贖了身,這事兒可是真的?“原來,這馬上負著瑤琴的女子就是當日平康坊善彈琴的女子蘭心,她本是隸籍萬年縣教坊司,上次太樂署抽調京兆兩縣教坊樂工推廣舞蹈,便將她也抽調了出來,誰知這個女子雖然做歌妓總也紅不了,但做起排程安排卻著實在行,王副丞最先發現了她的特長,一番觀察後索性將兩縣抽調出的樂工統一交她管理。這女子一得機會施展才華,於安排佈置上真是出色當行,最難得她處事身上有一股男兒的果決之氣,能鎮得住其他那些樂工。她幫了王副丞大忙的同時,也讓老王對她讚譽有加,此次唐離出京,王副丞列的太樂署隨行名單中第一個就是她。
”大人所言不差,說來還要感謝狀元公當日的捧場,否則小蠻姐姐豈能驟得大名。最終能跳出苦海有了這樣的歸宿?“能脫離平康坊,又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華,蘭心也著實高興,此時竟然開起唐離的玩笑來。
她這一說讓唐離只能微微苦笑,“既如此,我改日為蘭心姑娘也保一樁好媒就是。”
聞言,蘭心卻不曾接話,她先祖乃是前隋著名音樂家萬寶常,萬寶常是一個痴迷於音樂而又死於音樂的人。他畢生的心願就是希望能夠將廟堂之音船舶於民間,並能重振雅樂。其作為前隋的宮廷樂官,向民間推介音樂的宏願最終失敗,而其奉召嘔心瀝血撰寫的【樂譜】六十五卷,“具論八禮相旋為宮之法,改弦移柱之法。為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四律,變化終於一千八百聲”也因太過於“淡雅”遭到朝臣抵制並最終被束之高閣,接連而來的打擊使這位傑出的音樂家最終鬱郁而死。唐起代隋,蘭心雖然隸身賤籍,卻從沒忘記過先祖的畢生心願,所以她才能幹出在平康坊奏瑤琴這樣的事兒來,說來,這是一種無謂的堅持,但這反過來倒可看出蘭心的心性,此次出京之所以如此高興,不僅在於她能夠脫離平康坊,更在於她從唐離身上看到了實現先祖畢生心願的希望――使原本只用於點綴廟堂的音樂能撒播民間。有著這樣的宏願,如今又有了這樣的機會,蘭心現在的心思自然就不在這些兒女情長上。
見蘭心不說話,唐離以為是她害羞了,也就不再多說,此次離京,除了有暫避京城風浪的意思,他主要有兩個任務要完成,一則是實地看看大唐民間生活,看看安胖子在河北到底成了多大氣候,並儘量調動資源限制其繼續膨脹,當然如有機會,唐離也不介意給他狠狠下兩個絆子,除此之外,就是早已設想好的太樂署對地方教坊司的改革,而蘭心這樣出身教坊司,又有極強組織管理能力的樂工正是他不可缺少的臂助。
出灞橋行不數里,又有一隊十五騎快馬而來加入隊伍,這帶隊的卻是護衛四隊長的唐光,當日他們被四嫂抽走訓練,此時也是直接自長安城外的莊中趕來,見他們到了,因有外人在場,唐離點頭示意之後並沒有多說話。
隊伍壯大的一行人又前行了約二里遠近,唐離就見到了路邊那個僧衣飄飄,正對他頷首而笑的和尚,當下連忙控制馬韁,翻身而下。
“悟名,別人送行都是在十里長亭,偏你這和尚跟別人不一樣,“誰知這個美和尚聽了唐離的話後,卻是露出一個美得不像話笑容道:”貧僧不是送行,是來隨行的。“
”隨行!“唐離稍稍一愣後隨即明白過來。這和尚感情是惦記上自己在河東的老岳父了。當即假意作色道:”當日你那太師祖信誓旦旦的說要給我好處,如今這好處還只是個畫餅,悟名你又想著河東,這也太不地道了,不行,我實在是虧得太大了。“
"弘揚佛法,功莫大焉!居士此番能助本宗在兩河廊清淨土妖言,其功之大實勝過。勝過修建百座浮屠,百年之後必能脫離六道輪迴苦海。歸入西天極樂之境,如此大福豈不是好?”美和尚說完,還煞有其事情的向唐離合一十一禮。
唐離穿越而來,自是不吃他這一套,“和尚你別咒我,誰知道佛祖到底站在你們哪一宗?再說我修行的是現世,來生的事來人來說,若沒有好處,到了河東我可一句話也不會說。”
悟名還真就納悶了,這母子二人,母親奉佛虔誠無比。兒子佛性極高,偏生又不虔誠,連佛祖面前也要講講價錢。只是此次前往兩河傳法,乃是關係到法相宗興衰的大事。期間最要借重的自然就是河東道新任觀察使鄭子文,鄭子文乃是儒門世家出身,對佛家本就不感興趣,所以要搭上這條線就只能依靠唐離了。當下和尚略帶一絲苦笑合十道:“不是太師祖言而無信,居士自入仕以來何謂是順風順水,哪兒需要本宗相助?至於此次前往兩河傳法,居士有需要本宗處儘可言明,只是本宗勢小力微,恐怕幫不上居士什麼忙?”言至此處,悟名抬起頭來看著唐離道:“令堂奉佛虔誠,居士孝子之名播於金州,要不,和尚我現在就回大慈恩寺促促駕?”
“死和尚,你少拿我娘來壓我!”聞言唐離微微一笑,順手搭上了悟名的肩膀道:“我又不找你要錢,看你這和尚沒擔待的樣子!”玩笑了一句後,唐離才正色說道:“我與貴宗也是老交情了,這次和尚你往兩河傳法的事兒我一定幫忙,不過和尚你也要答應我一件事兒。”
出家人被人搭著肩膀,悟名還真是難受,“居士請講。”
看到悟名臉上難受的樣子唐離就想笑,順勢緊了緊手兒搭的更緊,“淨土宗這十餘年間之所以能在北地迅速崛起,你們教門內部的原因不算,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外有安胖子及史思明的鼎力支援,作為回報,淨土宗大力宣揚安、史為‘二聖’,在兩河道民間迷惑性極大,你和尚要做的就是把這‘二聖’的虛名給破了,怎麼樣?這事兒不讓你為難吧?”
悟名聽說唐離的要求只是如此,當即心頭放下一塊大石:“敢不從命!”
有十餘個和尚同路,唐離的隊伍愈發的壯大了,當晚住宿驛站,竟是與安祿山隔院而居,當然,這兩人誰也沒興趣拜訪誰。
第二天,唐離起了個大早,將安胖子丟在身後,一馬當先往河東而去,這一路走馬觀花,沿途官府隆重接待自不需多言,如此歷時大半月之久,終於到達北都晉陽城外。
北都晉陽位處兩河中心,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加之又是當初唐高祖龍興之地,因此有唐一代一直將其與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並稱為“三都”,其規模宏大處比之洛陽不遑多讓。
觀風使一心到達,金陽城門外早有大批官吏等候,唐離見那領頭的並不是鄭子文,乃扭頭向悟名和尚笑著道:“我可是正牌子觀風使,乃是代天子巡行,說來我那老岳父也要來迎接的,如今看來他倒是撐著架子。”
“別說觀風使,居士就是個王爺,鄭大人也是你岳父,哪兒有岳父走這麼遠迎接女婿的道理?趕緊下馬吧,和尚們就把過去了!”一路走的熟了,悟名的話語也就有些不忌。
帶隊來迎他的是河東道別駕,這是僅此於觀察使的文官,至於武將,自然是以都護將軍郭子儀為首。唐離遠遠下馬走過,好一番寒暄後才由眾官拱衛著進城。
他本待與郭子儀好生親熱兩句,卻發現河東道前來迎接的這些文官似是對郭子儀並不感冒,當下也就沒有過多的寒暄,一切等到了城裡弄清楚狀況再說。
這次到晉陽,倒是享受到了安胖子進京時的待遇,作為晉陽正門的南門暫時封閉,等唐離一行進城,就見到城門內等候通行的馱馬排成了一個長達數里的隊伍,極其壯觀。這一路而來,類似的馱馬隊他也見過不少,到也沒太在意,此時這麼多聚集一處,而且每批馱馬揹負的褡包上都標註有‘山’字的小型印記,就不能不扎他的眼了,當下笑著向一邊陪同的別駕大人問道:“這是哪家貨行的馱馬隊?實力還真是不小。”
“哦!這些都是‘山記’貨行的馱馬,山記貨行總棧設在河北道幽州,只經營北地皮貨及新羅參兩項。”言之此處,那別駕摸了摸鬍鬚後續道:“我大唐境內八成的皮貨及新羅參都由山記貨行發出,規模能不大?現在這倒算不得多,等再過個多月,年關將近,它們往來南北管道上的馱馬比這更多。”
“山記!”不知道為何,唐離一聽到這個名字第一個反應到的就是安祿山,山記的總棧設在幽州,偏生安胖子還兼著幽州節度使,雖然只經營皮貨新羅參兩項生意,但這兩種都是暴利。控制八成市場更意味著已構成事實上的壟斷,由此,唐離又想到了當日安胖子進京。長安東西兩市北地商賈集體減價的事兒。
只是這同樣是進士出身的別駕大人看來跟不屑於談論商賈之事,不等唐離再追問,他已經興致勃勃的把話題轉到了【唐詩評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