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是蟋蟀粉,蟋蟀鮮漿,後面我跟小李一起,又嘗試了新增了部分粗蛋白的輔料,進行一定程度的可控中度發酵!最後得出來的提取物,誘食促食效果在迷宮實驗裡,表現的非常不錯!」於東底氣非常足的說道。
「蟋蟀漿?螞蚱粉做餌料的,我倒是聽說過,沒事兒你們怎麼研究起這玩意兒來的?」張揚聽到這個名詞之後腦袋稍微有點空白。
「在網上搜靈感,無意中發現一條寵物營養膏的資訊,裡面說營養膏的有效成分裡新增了比例非常大的蟋蟀漿,可以促進寵物的病後恢復,所以我腦袋一熱就研究了研究,結果這一測試,效果爆炸!
」
於東提到了發現這玩意兒的過程,嘴角不自覺的已經翹了起來,語氣頗為自豪。
「可控中度發酵又是啥操作?」張揚又問。
「就是放入一些相對穩定的菌種,然後讓細菌把一些粗蛋白跟部分營養物質,分解成氨基酸跟小肽蛋白,最後的提取物,就是細菌繁殖代謝之後產生的部分物質!」
提到發酵啥的張揚懂的還不是太多,但是聽到小肽蛋白之後,張揚瞬間反應過來。
蛋白質完全分解變成氨基酸,不完全分解,得到的產物就是小肽蛋白。
上輩子,老鬼魚餌可是拿出過一款成熟產品的,小肽蛋白餌有一段時間被炒作的洛陽紙貴,一餌難求。
沒想到,於東這個技術大拿,在沒有得到前期研究方向的情況下,單靠自己的偶然嘗試,竟然解鎖了一條新的誘食源新方向。
「這個東西的生產成本咋樣?形狀效果穩定嗎?能不能大批次的製作生產?」張揚繼續問。
於東搖了搖頭:「實驗室裡,少量提取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想要工廠大批次的生產,短時間裡還很難。
至於說物質穩定情況,我們還沒進行深度測試,據我初步判斷,常溫下很難長時間的儲存!」
「這樣啊……」張揚語氣裡略帶一絲遺憾。
這個結果跟張揚心裡想的差不多,一種新的物質或者成分,從發現到大批次的工廠化製作,週期是比較長的。
這種複合提取物小肽蛋白類的東西可能大家沒有概念,說個大家都知道的吧,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現是1928年,一次偶然的培養皿實驗,而真正大批次的生產,時間則是1942年。
期間14年的時間跨度,已經可以從側面說明實驗室到生產端的差距。
「這種東西,具體啥物質起到主要的誘食促食作用,我還不清楚,但是可以確定,常溫的提取液在48小時內,是有明顯效果的!」於東著重強調了一遍,生怕張揚不重視。
「還有多餘的提取液嗎?給我一份,我去試試!」張揚點點頭,問道。
「有,給你準備好了!大概10的量,我們之前測試的稀釋比例,大概500g餌料,加1.5左右,誘食效果最佳!」
於東一邊回答問題,一邊開啟保溫櫃,從裡面取出一個裝在小號金屬密封罐,遞給了張揚。
「行,我先去後院試試看,待會測試完了,再回來找你!」
於東聳了聳肩,開啟房門。
拿到了測試品的小藥,張揚只感覺自己心臟砰砰砰的瘋狂跳動,一熘小跑下了樓,隨後直奔後院測試塘。
經過連續幾次的持續擴建,研究室後院的室外測試塘已經初具規模,大物塘一個,混養塘一個,都是標準的2515米的競技塘尺寸。
張揚把裝備一通收拾,很快就開制了兩款對比餌料,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測試起來。
透過前後半小時左右的測試,張揚總算能理解電話裡
的於東為啥那麼激動了。
好傢伙,這一小瓶裡的提取液,實戰效果非常明顯。
在對照組試驗當中,新增了提取液的餌料,吃口率明顯要比沒加的同款基礎餌要高一倍有餘。
如果是一鉤加料一鉤不加料的情況下,加了料的鉤子,中魚率超過70%,不管上鉤還是下鉤,這資料幾乎都沒有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