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大傢伙?需要我們做什麼?千萬別客氣!”老吳急忙湊了上來,想要給張揚幫忙。
張揚目光死死的盯著水下的狀態,小聲說道:“把旁邊的洗手盆跟雜物收拾一下,這大傢伙如果發力的話,硬抗扛不住!”魚情就是命令,聽到張揚讓他幫忙收拾雜物老吳心裡一點都沒不情願的想法,手腳非常麻利的把瓶瓶罐罐開餌盆打水桶啥的一通收拾,釣位周邊的區域,全都被騰了出來。
再看此刻張揚這邊的情況,他雙手抱緊手中釣竿,釣竿已經弓成了一個弧度略平一些的大彎弓,水下的魚還沒動,但是已經給了張揚極大的壓力。
就這樣,一人一魚僵持在了原地,張揚知道對手難纏,所以不敢率先調整,就這麼靜靜地等待著大魚先動。
這一招叫啥?叫敵不動我不動,後發制人!事實證明出,張揚的策略是最明智的選擇,水下的大魚在打樁僵持了差不多兩分鐘之後,開始緩慢的遊動起來。
可能是張揚刺魚手法不是太暴躁,外加僵持階段沒有驚嚇到魚的關係,水下這條大傢伙脫離打樁狀態之後並沒有立刻朝著深水區狂衝,而是好似散步似的,貼著露臺邊緣區域,慢慢往左側遊動起來。
“動了動了!小心點啊!”老吳看到大魚開始遊動了,心底最後一絲小懷疑也消失的無影無蹤,急忙提醒張揚小心。
張揚此刻熘魚一反常態,跟之前釣獲小奶青的時候判若兩人。怎麼形容呢,之前釣到十幾二十斤奶青的時候,張揚幾乎是扎著馬步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依靠杆子強悍的腰力跟夠粗的線組硬抗,幾個回合就把魚拉出水面,直接拉著魚線把魚抄起來摘鉤放生。
現在呢?張揚就像個扶著老佛爺遛彎的公公,那姿態要多小心有多小心。
魚沿著一側遊動,張揚就弓著杆子躡手躡腳的跟著走動,生怕一不留神,把大魚給驚了,正面對抗再出了問題。
前面也提到過一嘴,在水庫中腰這邊搭建的木質露臺長度至少大幾十米,大魚遊動起來,容錯空間還是有的。
這不,張揚耐心的伺候著
“主子”至少遊動了三十多米,水裡的大魚才察覺到一絲的不對勁。只見水裡的魚調整了遊動方向,朝著斜左前方遊了過去。
張揚見狀,非常果斷的將釣竿倒插進了水中,整個人身體微躬全部肌肉弓緊,因為高度用力,額頭跟脖子上的青筋都高高隆起。
“別衝,別衝!給我調頭,調頭!!”張揚變身碎嘴子,口中唸唸有詞,像個在寺廟裡燒紙求神的信徒似的,給旁觀者的感覺,要多虔誠有多虔誠。
調轉杆子倒插水這種控魚操作,換做正常情況下搏魚,基本屬於最後一招的範疇,一般用在大魚快要拔河失去控制的情況下。
但是這次不一樣,張揚做決定的時候非常果斷,剛剛察覺大魚斜著前衝的苗頭,他立馬就做出了反方向倒插杆子的操作,目標很明確,就想在還留有一定餘地的情況下,儘快把大魚的魚頭方向給拉回來。
張揚這種老司機,深知一個道理,跟大魚對抗,想要正面硬撼是基本沒有勝算的,別說十號八號子線了,就算用到十五號,大魚發狂的前衝拔河,該切線一點都不耽誤。
真正正確的應對,應該是在前面對抗階段,儘可能的不要激怒大魚,魚的個頭大,痛覺相對也會遲鈍一些,只要刺魚手法過硬沒有撕開傷口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異物感的感覺,要大於刺痛的感覺。
啥意思呢,就是大魚被勾中了,可能更多的是感覺到嘴裡有個異物,而不是極度的疼痛。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抬槓了,中魚之後大魚都瞬間打樁不動了,還能感覺不到疼?
大魚打樁,屬於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鉤子掛到肉裡,疼肯定是疼的,但是疼也有不同的層級,鉤尖扎一下的疼痛,對大體型的魚類來說,刺激是相對小一些的。
如果是那種暴力揚杆刺魚,可能鉤尖在刺入魚嘴的瞬間,同時還把魚嘴周邊的肌肉給撕開了一個小口子,這種情況下,痛感會呈現指數級的上升。
痛感指數級上升結果是啥?自然就是大魚拼盡全力玩命的逃竄。同樣線組釣到的魚,有的釣手釣中之後魚非常老實,稀里湖塗就把魚熘上來了。
而有的釣手,明明魚不大,中魚後掙扎的力道卻非常的誇張,剛才我說的這一點,就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張揚現在釣獲的這條魚,目前的痛感就暫時沒有拉滿,所以才會給張揚牽魚遛彎倒杆控魚回頭的機會。
也不知道是張揚的操作起了作用,還是他口中的唸唸有詞產生了效果,反正在短暫僵持大魚甩頭掙扎了一下發現沒法繼續前衝之後,水裡的魚真的乖乖的回頭調轉了遊動方向。
感受到大魚回頭之後,張揚立馬把杆子從水中扶正,再次引導著大魚往剛才來時候的方向遊動。
看到這一幕,旁邊的老吳呼吸都急促起來。乾脆利索的倒插杆控魚,然後輕描澹寫的把魚牽著回了頭,明明水下的魚一看就不是那種小奶青級別的貨色,張揚是怎麼做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