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個節點上,鯉魚鯽魚開口很差,草魚又有人干擾,那釣鰱鱅試試咋樣?
鰱鱅可是喜歡高溫的魚種,中午頭兒這個水溫氣溫,正合適!
想到這,張揚忙不迭的取出餌料忙活起來。
輕麩,雪花粉,草莓味兒小藥,大蒜粉、穀物基礎餌、六合香……
各種釣箱裡常備的餌料素材,被張揚近乎粗暴的一股腦取了出來,隨後把之前開制的餌料給放到了一邊,重新騰出一個大號開餌盆忙活起來。
到了張揚這個段位,哪怕沒有現成的鰱鱅餌料,只要有材料,現場配置一款也不是啥難事兒。
釣鱅魚以腥臭為主,釣白鰱以酸甜為主,粉碎玉米發酵的味道又可以居中調和,有了搭配思路,很快一大盆的鰱鱅餌就被張揚給開了出來。
弄好了餌料,張揚很快又把線組給重新進行了更換。
釣鰱鱅用的浮漂需要吃鉛比較大,至少也要三四克吃鉛打底,要不然很難載的動餌料,魚鉤的話也要比較大,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咋調整呢?很簡單,線組直接換到三加二,四號新關東,浮漂吃鉛4g。
更換好新的釣組之後,張揚簡單的掛餌半水調了個四目,把做釣水深控制在一米八左右,繼續拋起了頻率。
相比大飛鉛釣法的高釣組重心,釣鰱鱅拋竿可要簡單多了。
鉛皮配重更大,鰱鱅餌重量也更大,還不需要飛鉛,張揚只需要手臂繃直輕輕一抖,就可以輕鬆的把餌料拋到任何他需要的位置上。
就這樣,算上調配餌料外加更換釣組,張揚只用了五分鐘多一點的時間,就完成了臨場應變。
釣草魚給哥們搗亂?沒關係,哥們換鰱鱅,鰱鱅膽子大,可不怕這點聲響!
在張揚扭頭側身開餌的時候,劉文軍還沒弄清楚張揚要幹啥。
起初只是以為他重新調配餌料呢,等張揚把一盆白花花的鰱鱅餌弄好開始掌心攥比鴿子蛋還大的餌團抽杆之後老劉才弄清到底發生了什麼。
張揚這是要釣鰱鱅?
帶著懷疑的情緒看了幾眼,發現確實是釣鰱鱅無疑。
上鉤帶餌,餌團比較大,下鉤則很精髓的空著,就這樣一杆一杆又一杆的拋著,仔細點聞,還能嗅到一點草莓跟大蒜粉混合的淡淡味道。
擦咧?這個比賽水庫裡有鰱鱅?劉文軍心裡咯噔一下子,忙不迭的開啟自己釣箱翻找。
可是找了一通,老劉也沒找到哪怕一包鰱鱅餌。
來比賽不管是比賽公開的章程上,還是小道訊息上,老劉都沒有關於鰱鱅的訊息,更沒有這方面的準備。誰能想到五一前後,庫釣要釣鰱鱅啊!
在職業釣手眼中,釣鰱鱅其實是一件不怎麼上臺面的事情,畢竟不管南方北方,走到哪裡水庫裡都養鰱鱅,這玩意兒就是傻子魚的觀念在眾人心中根深蒂固。
一通折騰下來,劉文軍有點鬱悶了,輕麩雪花粉這類狀態是有的,但是比較關鍵的草莓跟大蒜粉,這兩款鰱鱅神器味型,他都沒有帶。
另一頭,張揚換上鰱鱅餌料跟釣組之後,輕車熟路的就是一通瘋狂的拋竿做窩。
釣鰱鱅最講究的就是霧化,超大的投餌量是關鍵,前面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準備,目標魚改為鰱鱅的話,目前窩子等於是從頭開始。
反正整個庫區目前基本都是魚情緩慢乾瞪眼的狀態,從頭開始就從頭開始吧,張揚心態很好,手腳麻利的一杆兒接著一杆不停的抽著。
看到這裡,可能又有兄弟吐槽了。
既然早就知道水庫裡有鰱鱅密度的,為啥不提前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呀?而且中午吃飯的時候,張揚跟隊友根本就沒提這茬!
難道是張揚心底打自己的小算盤?
還真不是!
前面沒打鰱鱅的主意,還是因為鰱鱅魚情不穩定,畢竟剛過五一,水溫還比較低,鰱鱅開口不見得多好。
目前張揚這麼做,是被劉文軍的干擾給逼的,矮個子裡面挑將軍,沒法子的事情。
試了有可能有機會,不試的話,一點機會都沒有,這種抉擇其實蠻好選的。
張揚帶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悶頭就是一通抽杆。
前後半個小時的功夫,面前的一盆鰱鱅餌就全被他一杆接一杆的抽進了窩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