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微微搖了搖頭,多少有點小上火,下一杆,他將鉛皮座往上推了大概半米左右,從純釣底,變成了小飛鉛。
鉛皮座上推,釣組鉛皮下方的魚線跟子線長度等於變相的拉長了,也就意味著釣組二次下襬的幅度增加了,浮漂翻身到位的時間會拉長一些,更利於離底半水魚兒的追餌跟介面。
這種應變,也是有一搭沒一搭,試探性的調整,釣魚嘛,講究的是個臨場應變,在魚情反饋不明朗的情況下,要透過實戰實驗來收集更多的情報。
不過這次張揚運氣不錯,在把鉛皮飛起來之後,總算看到效果了。
浮漂剛剛翻身,緩慢下行的過程中,突然間就噗來了個誇張的兩目大頓口。
噗!
張揚已經半小時沒上魚了,這麼明顯的介面他怎麼會放過呢,第一時間提竿刺魚,走你!
嗖!
魚線劃過水面的輕嘯叫聲響起,水下傳來的力道不小,中魚之後的第一次前衝發力,張揚險些沒控住杆。
我擦,啥魚啊?力氣還不小!
張揚心底暗自嘀咕了一句,左手習慣性的搭在了魚竿手把節上端穩住了第一次衝擊。
幸好之前換了1.2號的子線,拉力強度上限比0.8號要強不少,經過短暫的僵持,水下這條魚回頭了,張揚將杆子也穩穩的弓了起來。
度過了提竿前衝最危險的階段,接下來的溜魚對張揚來說就沒有任何難度了,來來回回幾個回合過後,介面吃餌的魚被張揚耗盡了體力,頂出水面。
看到這條魚的真面目,張揚就咧嘴笑了。
媽蛋,五月二號,介面上來的魚竟然是去年投放的草魚。
按道理講,草魚是喜高溫的魚種,五一前後雖然也開口了,但是活性不如夏秋季節那麼高,想要釣到的話難度要比鯉魚鯽魚大不少。
但是張揚飛鉛釣麻團,竟然上了草魚,這就有意思了。
目測這條魚也就四斤左右的樣子,張揚隨手抄魚入護,整理好子線之後,繼續嘗試起來。
鯉魚跟鯽魚如果起伏吃口不好,草魚能釣幾條的話,也是個不錯的方案。
如果中午這段時間沒口的話,可能就要下午三點以後到傍晚的晚口期才有機會了。現在找對了方法如果能多搞幾條草魚,絕對是拉開魚獲差距的關鍵。
接下來的十多分鐘,張揚雙鉤麻團餌釣飛鉛,又嘗試了許久,在他以為之前這條草魚是意外情況後面很難再復現的時候,再次遇到了介面中魚。
這次吃餌的魚更加暴躁,直接把浮漂斜著拉走了。
張揚提竿刺魚,可是運氣沒有上一條那麼好,魚吞餌遊速很快,提竿的時候杆子直接沒有揚起足夠的弧度,僵持了不到兩秒鐘,切子線了。
靠!還挺暴躁!
張揚揚起杆子掃了一眼子線,底鉤直接從鉤柄位置拉斷了。
張揚平常釣魚,用子線是比較節省的,控魚得當,溜魚手法也高明,很少出現這種切鉤跑魚的情況。
在比賽當中切鉤跑魚就更少了,多數都是子線上魚到一定數量帶傷了,張揚就會直接換掉。
從今天魚的開口情況來說,子線大點,也沒啥,不影響吃口動作,正好藉著切了鉤子的情況,張揚果斷更換了釣組。
子線繼續放大一個號,從1.2換到了1.5號,九號金海夕鯉鉤,浮漂吃鉛量大概2.4g左右。子線換了,主線也水漲船高,換到了2.5號左右。
更換好了加粗的釣組,張揚繼續重複之前的拋投過程,既然兩次給口說明有一定的可行性,張揚乾脆把鉛皮座推到了漂座下方的位置。
半飛鉛變成了全飛鉛,釣組入水之後的行程時間再次提升。
行程時間提升了,半水中魚介面的機會也就更大了,這不,換了粗線之後不到五分鐘的功夫,介面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