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提竿刺魚,一條原塘的斤鯽被釣了上來,老劉率先上魚。
入護第一條魚,老劉懸著半截的心稍微放鬆了一點,還好還好,都說張揚釣魚多猛多猛,從挨著釣魚的發窩速度上來看,好像也差點事兒呀。
自己這邊窩子裡都來魚開始見口了,張揚的浮漂還紋絲不動呢,第一個回合的暗中較勁,貌似老劉略勝一籌。
為啥用貌似這個詞呢,因為這只是老劉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從張揚開釣前準備時候摻入了大量老壇玉米粉碎成分的那一刻,其實張揚今天的主攻魚種,就並不是個體偏小的鯽魚。
有過多年釣魚經驗的釣手都知道,越是個頭大的鯉魚,食性越偏向於素。
這個素一部分是指植物蛋白,另一部分,也指餌料味型的大小。
同等魚情的釣位下,用自然發酵加中藥酒味型的窩子餌料,跟加了花香味型的餌料,小魚絕對是傾向於先去味道更大的花香窩點的。
但是大魚呢?
自然生長的半野生魚類,對這個味道比較大的花香味型可就不是太買賬了。味道明顯太大,魚感受到了之後多半是在窩子外圍轉悠,短時間裡很難進窩放心吃餌。
相比之下,大魚對自然發酵的酒香跟酵香味道就是不是太牴觸了,之前水庫場地裡直播釣魚打窩用的都是老壇玉米跟雜糧的味型,早已經把魚的食性被動‘馴化’了。
提到被動‘馴化’這詞兒,其實在競技臺釣當中這個稱呼並不準確,有個專業的詞兒叫做調塘。
啥意思呢?就是在魚情相對固定的場地內,保持一定時間,一定頻率的魚餌固定味型投餵。
場地裡的魚因為平常吃慣了這些固定味型的餌料,自然而然的就會被馴化,從而產生一定的偏口效應。
這時候,實際比賽中,再用飼餵過的商品餌做釣,魚口就會格外的好,在前幾年競技比賽還比較混亂的年代,這一招屢試不爽。
好多比賽為啥原塘飼料的效果遠超商品餌呢?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這個。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張揚目前在餌料窩料當中摻和的老壇玉米跟雜糧,充當的就是原塘顆粒的作用。
不知不覺間開釣已經半個小時過去了,老劉這邊已經三條鯽魚到手,而張揚呢?依然不緊不慢的抽著三角炮,窩子裡還是沒動靜。
“還沒口?不應該啊?好多人都開杆了!”劉文軍扭頭看了張揚一眼,語氣是閒聊的狀態。
這種非正式的商業比賽,規則其實不是那麼嚴格,小聲說話啥的,只要當事人雙方沒意見,巡場裁判是不管的。
張揚聽到劉文軍招呼,嘴角微微翹起:“還沒動靜呢!挨著劉老師,搞不好今天被制裁了呀!”
話音剛落,張揚就看到,自己持續做窩的前方第一雙餌落點位置附近,飄起了一大兩小几顆零星的魚泡。
三角炮捏的再緊實,入水之後肯定也會掉渣渣的,所以魚入窩吃食之前,肯定是會先發現外圍的這些渣渣食物。
看到有魚星了,張揚知道周圍來魚了!
釣魚有種現象其實挺有意思的,好多時候窩子裡一點動靜都沒有,並不意味著裡面沒魚,周圍有了各種發窩的跡象,只不過是魚群聚集達到了一定的密度,突破了安全閾值的臨界值而已。
體現在實際水下的狀態啥樣呢?持續做窩誘魚階段,三三兩兩的小群繞著窩子周圍轉悠,時不時的過來撿拾點殘渣,大多數時候都是比較謹慎的試探下就遊走。
等這種行為慢慢多了,小團體的魚成大群了,就陸續開始進窩了,這時候,浮漂跟窩點,才會陸續出現一些動作跟吃口漂相。
一旦看到魚星開始冒起來了,沒有五分鐘的功夫,張揚的窩點裡也開始有了動靜。
起先階段,同樣是浮漂輕微的晃悠,等魚鎖定雙鉤的餌芯之後,就看到張揚的浮漂,噗的一個一目半大頓口,人還沒反應過來呢,剩下的一目多直接被拉黑了!
對,你沒看錯,窯坑水庫裡的魚,吃餌力度就是這麼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