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幾杆的鉛皮帶窩之後,張揚又進入了慢半拍的做釣模式。
正釣的窩點裡連續搞了兩條鯉魚出來,後面短時間裡就不敢頻繁的從窩子裡往外薅魚了,萬一把窩子薅空了,那下午的魚可就難釣了。
帶著經營窩子的意識,張揚接下來開始了慢半拍的搓餌抽窩過程。
這個過程持續了至少半小時左右,跟上午剛開釣的慢節奏抽窩基本差不多,雙鉤餌料搓的大大的,到底之後也不急著提竿,而是有意識的慢半拍。
大號的搓餌,魚很難入口,偶爾浮漂有小動作,張揚也不考慮放口拿魚,而是有意識的避開入口動作提竿換餌,一來二去,幾十杆大號搓餌被他慢慢的抽進了窩子當中。
事實證明,在魚群密度比較大的水域,有側重點的經營窩子,效果是很顯著的。
下午開釣半個小時左右,張揚正前方的主窩點漂相動作明顯多了起來。
感覺窩子又發起來了,張揚換了正常尺寸的搓餌,在周圍幾個窩點裡陸續嘗試了一下。
這一試,一發不可收拾。
鯽魚單尾!
鯽魚雙尾!
更加誇張的是,張揚甚至有意識放口的情況下還釣了個鯉魚雙尾!只不過因為0.8號子線太細,只拿上來一條。
梅花樁布窩方法大獲豐收,周圍的魚群都被窩子裡的酒米給引誘過來,越釣越多,越來越快。在進窩的鯉魚被陸續釣出來了之後,後面的魚情更加暴躁起來。
當魚群密度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不需要講什麼技巧了,張揚就像一臺木得感情的釣魚機器一般,一杆接著一杆的做釣,將大大小小的魚釣上來,隨意的丟進魚護當中。
就在張揚這邊的窩子全面發窩持續上魚的時候,同場的其他釣手們,魚情就沒有這麼穩定了。
經過中午一個小時的吃飯跟修整,這些人肯定也跟朋友初步交流了當天的魚情,但是知道點皮毛有初步的判斷是一回事兒,像張揚這種坐地戶將魚情瞭解到了骨子裡,是另一回事兒。
別的不說,單單拿來做窩用的窩料,就五花八門,用啥的都有。
說到做窩的窩料,這裡還真需要特別提一嘴。
不少網紅主播自己都是有產品在銷售的,平常吹噓的多牛叉,效果多棒,到了張揚的水庫裡,卻在實戰中顯出了原形。
對釣餌以及魚情稍微有點認知的還好些,最起碼糧食窩料不至於太離譜,無非就是聚來的魚多少的問題。
那些本身釣魚水平很一般,啥都不懂又出了自己貼牌產紅們,就難受了。
各種所謂的秘製小藥跟高價窩子幹進去,味型倒是有了,但是沒有關鍵的留魚的顆粒狀物質。
結果就是,小麥穗白條啥的徹底翻了天,而體型正常點的鯽魚鯉魚啥的,根本留不住。
越釣,窩子魚情越亂,明明入水就各種動作,但是真正釣上來的魚獲卻並不多,腦袋本來就沒有清晰的認知,釣到後面又犯了上午的毛病,直接懷疑人生了。
這場釣魚嘉年華就像一個現實版的照妖鏡,現實裡技術好的主播個個都理順了魚情持續開口上魚。
而那些依靠團隊包裝,人設營銷塑造起來的所謂網紅釣手們,各種意外失誤,不是驢不走就是磨不轉,狀況百出。
這種大的比賽環境下,野釣黑坑選手,跟專業的競技釣手們之間的差距,就很明顯的體現出來了。
雖然走簽約通道加入的競技釣手人數比較少,只有二十幾個,但這些人整體的表現明顯要強至少一個檔次。
在這種相對複雜的比賽環境下,下午的四個小時做釣,很快就到了尾聲。
張揚一直沉浸在持續上魚的快速魚情當中,根本就沒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中間只是補窩又開了一遍窩子,其餘時間他猶如個超人似的,七米二的杆子掄了一整天,完全沒感覺到累。
“所有參賽釣手請注意!距離第一天的比賽結束還有最後一分鐘倒計時,請所有釣手在聽到哨音響起之後,放下手中的釣竿等待工作人員統計成績!
倒計時5、4、3、2、1!比賽結束!”
哨音響起,所有人放下了手中釣竿。
張揚也放下杆子,低頭拿起一瓶礦泉水,咕冬咕冬的灌了一大口。
“小寶!下午我釣了多少尾?”張揚喝完水之後扭頭衝身後看似隨意的問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