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磕不需要藉助抄網的輔助,靠的是杆子的硬度以及線組的彈性強制控魚。
就看到一條大鯉子老老實實的盪到了魚護口旁邊的位置,王巖左手往線上一搭虛握,抓著釣竿的右手小拇指輕輕一鉤魚線就將回魚的速度給緩衝掉了。
下一秒,大魚被往上微微一提頂進了魚護口,王巖瞄準了鉤柄的位置,在粗擋針上輕輕一靠一壓,噗通一聲,一條大鯉魚輕鬆入護。
相比飛抄鯉魚,直接飛磕的效率又有了顯著的提升,飛濺的水沫沒了,連抄網都不需要,一條魚從出水到入護,前後五秒鐘結束戰鬥,那叫一個利索。
只有在這種超級高速搶魚的魚情下,這種硬杆子飛磕大鯉魚的釣法才有實際意義,一條魚入護,王巖找到了當前魚情的最優搶魚方桉,悶著頭就瘋狂的摟了起來。
15h硬度的釣竿,一條大鯉魚飛磕輕輕鬆鬆,偶爾兩條魚上鉤,雙尾飛抄也能提供足夠的控魚腰力,像之前一上雙尾就失誤斷節奏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
噗通一條,噗通一條,飛磕大鯉魚這種在當前時間節點幾乎還沒人會的頂級黑坑釣技就這麼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超高的搶魚效率以及酷炫的操作方式,讓左右手兩邊的釣手都看呆住了。
這時候,負責記錄今天比賽的釣場攝像師傅發現了王巖這種讓人看了血脈噴張的釣法,忙不迭的端著裝置各種角度拍攝起來。
張揚團隊自帶的攝像師在爆連的王巖這邊拍攝,釣場的攝像師也在這拍攝,長槍短炮的一通招呼,場地比賽的裁判員很快也注意到了王巖這邊顛覆性的釣法,很快也圍了過來。
於是,接下來的正式比賽中出現了非常罕見的一幕。
王巖身後圍了至少七八個掛著牌牌的工作人員,一邊搶魚,一邊強勢圍觀。
等今天比賽打完,王巖的飛磕大鯉魚騷操作傳到網上去,絕對又會是黑坑釣魚圈子的一場地震。
……
比賽進行到第85分鐘的時候,張揚這邊持續的固定頻率拋竿,總算有了點回應。
浮漂到位之後,晃晃悠悠的出現了一點小動作,被張揚準確的捕捉到了。
沒有任何存魚的新窩子,浮漂開始給動作了,雖然不一定是魚在吃餌,但是可以確定一點,窩子裡來魚了!
張揚對什麼樣的魚情用什麼樣的調釣已經非常有心的了,這個忽忽悠悠的動作很顯然是有魚進了窩子在周圍晃悠產生的漂相。
得到‘交流反饋’的張揚,果斷調整了拋竿的頻率,將之前的一分半鐘一杆改成了一分鐘一杆。
既然有魚進窩了,自然要把魚留住。
三條兩條的魚進來張揚不會立刻惦記著把他們給釣上來,而是當做魚群發展壯大的種子,持續的投入餌料,將它們留在窩子周圍,持續吸引更多的魚群過來。
之前也提到過,用餌料誘魚或者用小藥誘魚,都不是效率最高的選擇,效果最好的,其實是用魚誘魚。
魚在周圍攝食的時候,攪動起來的特定頻率水分子震動是可以被其他同類感知到的,這些魚感知到水下的資訊之後,就會產生一定的聚集效應,這樣魚就會越聚越多。
等窩子周圍的魚群密度提升了,老魚入窩、吃餌謹慎的特點,也會慢慢發生變化,當密度足夠高魚群足夠大的時候,老魚也會放下警惕開始搶食,這也就是普通釣魚人嘴裡說的發窩了。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抬槓挑刺了,窩子周圍來了幾條魚,張揚一分鐘拋一杆,餌料入水到底之後是怎麼做到一直不讓魚吃鉤的?
又不是把魚嘴給縫上了,人在岸上還能控制的了水下的魚?
釣手確實沒有把魚嘴縫上,但是想盡可能的降低魚吃餌的機率,還是有辦法的。
很簡單的細節,上大餌!
正常拿魚可能花生米大小的魚餌包鉤就夠用,但是在聚魚階段,張揚鉤上的餌料足有酸杏大小,溼散的邊角入水之後會散落一部分,中間的核心會在後面持續的散落。
透過合理的上餌手法,就可以保持一分鐘之內,餌球一直保持相對比較大的狀態。
餌球大,魚嘴吞嚥困難,再加上本身魚少,吃餌就謹慎,大多數情況下確保魚留在窩子裡還不盡快釣上來的訴求,還是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