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有點小忐忑的情緒,張揚一邊盯著自己的浮漂,一邊留神觀察遠處的溜魚情況,經過小二十分鐘的正面溜魚,很快這條魚也被溜翻了肚皮。
在裁判員協助稱重的時候,張揚藉著起身拋竿的機會掃了幾眼,看清大魚的輪廓之後,心裡咯噔一下子。
媽蛋,怕啥來啥,對方那條魚的個頭,明顯比張揚現在的單尾重記錄更大!
在網兜裡稱重跟頭小豬仔似的,目測差不多有小二十斤了!
眼看要到嘴的鴨子,就這麼飛了?
張揚心裡有點小著急的掃了一眼手錶上的時間,距離三點比賽結束,還有77分鐘,一個小時多一點!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感受到壓力了的張揚,腦海裡高速思考起來!
就在這個當口,已經沉寂了接近半小時的浮漂,又來了動靜,輕輕的下陰了大半目,很快又彈了上來!
張揚注意力都放在分析當前賽場綜合局勢上,沒有注意到浮漂的這點小動作。
關鍵時候,他走神了。
這也不能完全怪張揚,七個小時的比賽,張揚幾乎一直處於注意力高度集中狀態,現在有人在單尾重量上超過了自己,張揚明顯感受到了那份壓力。沒有注意到浮漂的小動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下一秒。
只見張揚的浮漂,噗噗!連續兩個誇張的下頓,直接黑漂消失在了水面上。
等張揚習慣性的回過神來掃一眼浮漂的時候,水面上空無一物,同一時間,手中抓著的杆把,卻傳來了一股往前拉的力量。
呲拉!
釣竿塗裝跟架杆羊角頭摩擦發出一聲輕響,張揚猛地反應過來,牢牢地抓住了杆子。
我擦!一走神的功夫,差點杆子被拖水裡去!
張揚瞬間反應過來,單手抓著杆把的位置往前一探,手腕一抖做了個輕輕上挑的刺魚動作。
其實從盤觀者的角度客觀分析,張揚這次提竿的時機已經略晚了一些,魚吃了死口沒抬竿,等拉著釣組轉身離開了,這才反應過來。
換成任何經驗不夠的釣手,下意識的反應都是猛地揚杆,然後利用杆子的腰力以及釣組的強度跟魚正面硬碰硬。
但是張揚是誰,心裡有小波動走神了正常,但是關鍵時候已經養成條件反射似的的動作,是不會出錯的!
輕輕前探然後上挑的動作,讓魚鉤結結實實的打穿了魚嘴,但同時並沒有過分的強烈刺激到水下大魚的感官。
反饋到下一秒大魚的反應上,就是雖然魚在逃竄,但發力程度遠沒有達到受到致命驚嚇奮力一搏的狀態。
也正是這點細微的差異,給了張揚透過合理操作挽回不利局勢的機會。
被鉤子掛中的大魚平穩的往外遊動,張揚提竿晚了,水下釣組被拉直,此刻杆子根本就揚不起來。
而張揚,關鍵時候果斷將釣竿朝著左手邊的一側傾斜,身體重心徹底壓了下去。
水下的魚依然還在發力跟釣組對抗,僵持了大概兩秒過後,張揚猛地恢復了持杆的正常姿勢,一秒鐘過後,再次往左側傾斜。
這動作描述起來好像有點複雜,在旁觀者眼裡看就比較簡單了,就好像張揚在有節奏的來回搖晃杆子似的。
這就是江湖上跟化氏抱杆法齊名的崔氏溜魚法了!
釣魚媒體人崔炳亮在拍攝釣魚節目時,不止一次用出過這種控魚的方法,起初並不被廣大釣魚人認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逐漸傳播開來,在喜歡守釣大魚的釣手圈子裡得到了實戰檢驗。
在沒有太多操作空間瀕臨拉平釣竿拔河的狀態,這一招晃杆大法用得好有時候有奇效。
關鍵時候,張揚溜魚的臨時反應已經變成了條件反射,直接將這一招用了出來!
事實證明,這一招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在連續變向晃杆幾次過後,往外逃竄的大魚慢慢調整了遊動方向,杆子總算逐漸立了起來。
張揚重新掌控溜魚局勢,總算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