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回到過去當釣王> 第132章 魚情不明,小炮先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2章 魚情不明,小炮先行 (2 / 3)

“你安心釣你的,甭管我,我也不干擾你!上午成績還行吧?提前預祝你比賽拿名次!”

“謝謝!”

……

釣魚人就是這樣,明明是第一次見面,但是因為釣魚這一個愛好作為樞紐,有了初步的接觸秉性相投,就能聊上好久。

倆人低著頭小聲嘀咕,不知不覺十多分鐘就過去了。

又閒聊了幾句,很快比賽開始大喇叭又響了起來,一聲哨音響起,下午第二場的比賽繼續開始做釣。

閒聊無所謂,一旦進入比賽狀態,張揚瞬間就像換了個人,依然是鉛皮帶餌做了四球窩子,隨後雙鉤捏兩顆溼散餌拋進了窩點當中。

1:0.5水比開製出來的小黃面溼散餌,狀態介乎於散炮跟搓餌之間。

入水之後並不會迅速霧化,而是在到了水下的中層甚至臨底才吸飽水分開始膨脹脫落。

整體來說,霧化的效果降低許多,但是做釣的容錯率無形之中有了明顯的提升。

後世有句黑坑俗語,魚情不明,小炮先行,說的就是張揚現在這種溼散餌開釣時候的用餌思路。

為啥用小溼散可以增加容錯率呢?其實道理並不複雜,這裡可以單獨講講。

餌料的霧化,是一柄雙刃劍,對於純生口膽子很大的魚來說,霧化並不是什麼負面狀態。

相反,魚感知到了水裡的餌料粉末可以吃,會很興奮,很快進窩,聚整合群搶食。

但是對於短時間裡魚鉤鉤過得魚,對霧化就不一定表現的這麼大膽了。

這裡可以套用一個初中生物提到的科學概念條件反射來解釋。

常見的淡水魚是低階水生變溫脊椎動物,本身雖然智商不高,但是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基因裡銘刻上了條件反射的烙印。

因為感受到餌料霧化而聚集,然後被釣手釣起,這兩種原本並不相關的獨立條件同時出現,就有一定機率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

結果就是捱了鉤子的魚,再遇到類似高霧化的條件時,有可能聯絡到被釣獲受傷的記憶。

這時候魚咋辦?當然是遠離危險,不再同一個坑上第二次當。

當然,這種條件反射的形成,並不是百分之百一次形成的,跟魚本身的膽子大小,性情習慣也有關係。

但是從大資料樣本上看,只要魚數量多了,這種形成懼怕霧化的條件反射的魚肯定會在種群樣本佔據一定的數量。

有的魚吃過一次虧,再碰到大霧化,還敢進窩吃餌,有的膽子小,就不敢進窩了!

這種差異體現到了實戰釣魚當中,就對實際魚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而小炮先行,就是摸清魚情,確定開釣戰術策略之前收集情報做出分析判斷的一種經驗手法。

溼散散落比干散要差的多,哪怕魚群裡多數真的怕大霧化,溼散的餌料狀態也不至於把魚都嚇跑,

這種介於搓餌跟散炮中間的狀態,給釣手提供了做釣戰術上進退自如的空間。

連續悶頭拋了七八杆小溼散,張揚心態一如既往的淡定,四處觀察的同時,還一直注意著浮漂的細微動作。

不過第二場開釣,大部分普通釣友依然延續了上一場開釣就拿底窩炸彈轟炸的慣用打窩釣法,下午這一場的前十分鐘,浮漂依然沒有任何動靜。

一直持續到比賽開始第18分鐘的時候,張揚總算見到了一個有點磨磨唧唧不太乾脆的探餌動作,

浮漂到底之後上上下下的來回起伏,偏偏沒有乾脆的頓口動作,張揚也不急於提竿。

等到餌料自然脫落浮漂釣目上浮,張揚這才慢慢的端著杆子重新上了兩顆溼散小三角餌,繼續拋到窩點觀察漂相。

接下來的十多分鐘,張揚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窩點裡進魚了,

因為浮漂小動作越來越多,但是魚群的密度,以及攝食慾望,跟上午相比明顯要差了許多。漂相動作很雜亂,而且都是試探,沒有看到清晰的入口頓口。

比賽才開始半個小時而已,周圍釣手大部分也都沒開杆,張揚很有耐心。

只見他隨手從搓餌上揪下一團,指尖靈敏的搓成長條,然後居中一分為二,一半給下鉤上餌,另一半很自然的沾到了拇指的指甲蓋上。等下鉤上餌完成,再將另一半搓在上鉤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