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週末比賽還有兩天的時間,力源這邊今天並沒多少人,停車場附近稀稀拉拉停著六七輛車,坑邊上三三兩兩有那麼七八個釣手正在練杆,或者試釣。
“一萬獎金的商業賽,按道理不應該這點人氣啊!怎麼這麼少來練杆的!”
看到釣場情況,老趙叼著煙有些疑惑的問道。
“說不定明天抱團來呢!咱甭管他們,先去坑邊上轉悠轉悠,瞭解下大概的情況!”
“走!”
想要在比賽中拿成績,除了技術好運氣棒之外,前期準備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上輩子走南闖北的比賽,張揚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參賽經驗。
提前來踩點,也有非常多的講究。
溜溜達達到了一號坑邊,放下竿包跟釣箱,張揚沒有急著開餌試釣,而是沿著坑沿轉悠了一圈。
這叫巡坑,這輩子第一次來力源釣場,對這裡的水質、魚情,都沒有清晰的認知,所以需要溜達一圈觀察觀察。
張揚看似隨意的閒逛,其實大半的注意力都放在釣場細節上。
比如說,坑沿上,釣位跟釣位之間的距離多寬?水質肥還是瘦?有沒有打氧機?常規認知下魚情比較佔據優勢的位置在幾號釣位?
這些細節都可以透過有經驗的巡塘獲得。而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可能就會影響到比賽中的最終結果。
耐著性子在一號跟二號坑溜達了一圈,張揚對比賽場地的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
兩米半的釣位間距,相對比較寬敞,塘裡的水呈現淡淡的黃綠色,調水工作也做的比較好,如果做釣魚種的狀態不錯,魚情應該不會太差。
“溜達啥呢?來都來了,不抓緊下杆試試口?”老趙已經將釣竿抽了出來,一邊調漂一邊繼續問道:“各自找味型狀態?還是你一起安排啊?”
“我來吧!”
張揚應了一聲,開啟釣箱,開始按照自己的初步預判調配魚餌。
一號坑是物件魚坑,主要目標魚就是一二兩左右的鯽魚,目前已經進入六月份,白天氣溫已經開始逐步升高,所以的配餌思路以腥跟香為主。
常用的商品餌看似隨意的在開餌盆裡一通倒,調配均勻之後,張揚就用手撩水開始現場開餌。
也沒見他用什麼量杯,隨手撩水攪拌,沒多會兒的功夫,就把物件魚的實驗餌料給開好了!
一款餌料開好沒停歇,接下來調整了腥跟香味餌料的比例,又開制了第二款。
腥香或者香腥,這個季節釣鯽魚無外乎就這兩種主打味型,在方向上肯定大差不差。
餌料開好,攏成團排出空氣,張揚留了一團,就開始不緊不慢的忙活起來。
相比普通的黑坑以及野釣,競技釣魚是有相通之處以及不同的。
競技比賽塘裡的魚,多半都是反覆做釣過的老滑魚,相比野釣黑坑,做釣的難度要大的多。
比如現在,張揚取了一支1.4g左右的鯽魚漂調了個三目從兩目開始拉餌試釣。
明明很不錯的小點頓動作,提竿卻頻頻空槍,張揚連續試釣了幾桿之後上推浮漂繼續嘗試,
釣目從兩目調整到了三目,依然空槍率頗高,直到釣目上推到三目半,命中率這才逐漸提升上來。
僅僅半目之差,在野釣跟黑坑當中,可能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在反覆放釣的競技練杆塘裡,哪怕像張揚這樣的高手,調整不到合適的狀態,命中率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找到魚愛吃的餌料狀態、味型,找到適合當前魚情下的浮漂釣組調釣,就是提前來釣場試釣的主要努力方向。
透過一系列的摸索,張揚很快就摸清了當前位置的大致魚情。
整體來看,一號鯽魚坑,平均個頭都在一兩半左右,按照張揚對滑魚的分類,塘裡的大致歸結為中等滑魚的狀態。
如果發揮的好,正常釣底的時速能釣個四五十尾問題不大。
魚口刁鑽,有明顯的涮餌現象,調低目釣高目比較合適,0.5#子線略微擋口,正釣的話,0.3#或者0.4#釣底子線應該會相對合適。
有了初步的判斷,張揚換了個位置,繼續嘗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