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餌調漂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忙活完了,接下來就是幾個熟人聚在一起閒聊打發時間。
釣場已經來了十多個人,但是張揚只認識老趙跟王軍,其他人都臉生的很。
大概五點左右的時候,陸續又有釣手驅車趕來!這時候,來人裡多了幾個張揚認識的熟面孔。
侯小軍,劉樹林,還有張濤,春天在汶河釣大鯽魚認識的幾個釣友也來了!
張揚跟他們象徵性的打了個招呼閒聊幾句,對方就揹著釣箱竿包等去南岸做準備了。
得!雖然人家來得晚,但是朋友有人來得早幫忙佔釣位,這找誰說理去呀!
只是粗略觀察了幾眼,張揚就確定這幾個哥們是類似張揚跟老趙他們這種一起玩的小團體。
這種集體出釣的小團隊在釣魚人當中是很常見的,三五成群,拉幫結派,在釣魚人中屬於常態。
從漁具店老闆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只要能成功“征服”其中的一個釣友,小團體裡的其他人多半也會成為自己的客戶,當然,像侯小軍這樣的“異類”不在此列。
大概五點二十左右,路口拐彎的位置傳來幾聲刺耳的汽笛聲,聽到動靜刁長河從板房裡走了出來。
拉魚的車來了!
這裡需要特別提一嘴,拉魚的車跟平常拉貨的貨車是不太一樣的,底盤結構啥的可能是一樣的平臺,但是運輸鮮活水產的車輛,需要進行專業的改裝。
一般的拉魚車都是把車斗子改裝成方形的金屬魚艙,小車一個魚艙,大車有的裝兩個魚艙,艙里加水,在靠近車頭的位置,有個專門改裝的閥門,連通著液氧灌。
液氧通到活魚艙裡首先是提高水裡的溶氧,再就是降低魚艙內整體的溫度,一般溫度在四五度左右的樣子,運輸的魚在這種溫度下活性大大降低,運輸途中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氧氣消耗,確保不會翻肚死亡。
很快,刁長河就從路口引著開進來一輛小貨車改的水產運輸車,只有一個活魚艙,目測一趟能拉個一千多斤活魚的樣子。
“來魚了昂!大家過來幫忙抬魚!”
刁長河扯著嗓子招呼一句,眾人包括張揚都從自己坐著的位置起身,朝著拉魚車走去。
對不懂黑坑裡面道道的人來說,一擁而上就是過去湊個熱鬧搭把手,但是對張揚來說,他過去可是有明確目的的!
養殖魚拉到釣場從活魚艙撈出來跟釣手見面,懂行的玩家第一時間是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訊息的。
最直觀的就是魚的個頭大小、皮毛好壞、稍微懂點的還可以看的出魚的產地來源,什麼品種。
像張揚這樣的老司機,能從魚身上看得出的情報就更多了。魚鰭有沒有磨損,魚鱗有沒有缺失,魚的腹部肚皮底下有沒有因為缺氧而出現紅暈等等。
一丟丟的細節,都會影響這條魚入水之後呈現什麼樣的狀態,會不會吃餌。
以今天的魚為例子,魚車司機王師傅第一抄網魚出水,張揚看清魚的個,就心頭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