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怎麼才是脫出這種桎梏,超越主觀時間呢?
李啟想到的辦法其實很簡單。
那是天魔的辦法。
用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
正如此前所說,天魔是魔念本身,而每個人都有著魔念。
魔念實際上就是每個人的念頭本身,而天魔也是魔念,所以,天魔即是每個人的念頭本身,所以,天魔可以從他人的主觀來看自己的客觀。
李啟的時序,對其他人來說,可不一定是有順序的。
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不一致那可太正常了,時間本身就是這樣,這只是對事物運動的描述而已,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值。
那麼,從其他事物的眼光來看李啟,就可以突破李啟自己的主觀。
設想一下,一共有三個視角,李啟的主觀視角,以及客觀視角甲,和客觀視角乙。
三者以不同的速度執行,所以他們所看見的時序也不一樣,會出現‘鐘慢現象’,但這種描述只會在觀測者的參考系上才是正確的。
而李啟,在此刻,藉助魔念擁有了三個參考系。
李啟的主觀時間過去了五秒,客觀視角A過去了三秒,客觀視角乙過去了一百年。
就像是一個人以光速旅行,在他的視角看來,自己是瞬息之間前往了目的地,而在其他人的視角,他該用多少年,就用多少年。
一個運動質點在實數域上的四維空間中劃出的軌跡,稱作這個質點的世界線,軌跡上的每個點稱作這個質點的一個事件,而不同的世界線,其本身就是可能互相違背的。
對於三品以上的存在來說,這種悖論很好打破,他們壓根不遵循外界的因果律,一切只以自己的主觀時間為準。
這也是天魔魔唸的一大論證。
時空是相對的,說明時空是主觀的。
這就證明了客觀的,絕對的時空是不存在的,因此,自己的意志詮釋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理所當然的。
但問題又來了。
就算李啟借用魔唸的辦法,用其他視角來觀看,李啟甚至為此而借用了一部分天魔的觀點,但強行用許多個客觀視角來觀察自己的主觀時間,是會死的。
他從客觀視角甲的角度看自己的主觀視角,會發現自己的主觀視角出現了錯位,而二者之間,將會產生一個‘差值’。
我看見的,和你實際發生的,並不一致。
如果只專注於自己的主觀時間,那麼這種不一致不會產生什麼後果,大家各自有自己的主觀,互相不干涉,不影響。
但如果非要將二者聯絡到一起,以別人的客觀觀察自己的主觀,那麼‘認知’就會被‘差值’所撕扯。
這個差值,甚至可以將李啟的時序撕得粉碎,讓他的主觀視角變的支離破碎,無法再自洽的執行下去。
這甚至可能導致他的可能性封閉。
因為,如果時序崩塌了的話,他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呢?
例如下一秒,李啟準備出手,而這一秒,他開始思考出手,但因為時序崩塌,他下一秒永遠都不可能出手,因為……下一秒或許根本就不會到來。
思考出手和準備出手甚至可能顛倒過來,導致他沒有思考就已經準備出手,而又永遠無法真正出手。
哪怕是實在性本身也會被混亂的時序給扯來扯去,不知前往何方,不知要做什麼,畢竟時序錯亂的情況下,你想要拿起一杯水。
但下一個事件卻跳躍到了水早就被喝完,亦或者是別的什麼奇奇怪怪的時點。
每一剎那,面前都完全是陌生的風景,每一個行動都沒有後果,每一個事件都沒有原因,這就是時序錯亂的結果。
無盡的事件在混亂的時序之中交替閃爍,每件事都彼此獨立,無法形成完整的時間線和邏輯順序,也因此無法進行任何行動,畢竟每件事都是沒有前因後果的。
怎麼解決呢?
曾經李啟怎麼也找不到,但是現在,李啟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