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萬道長途> 第八百四十三章 無實在性者的意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四十三章 無實在性者的意義 (2 / 3)

自己不願意,和自己願意。

想到這裡,李啟驚恐的發現——

一旦發現這個世界的虛無性,那麼,魔道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啟好像能夠理解了,為什麼天魔這麼嘻哈,為什麼天魔這麼無所謂。

因為……本來就無所謂啊。

所有犧牲,一概不論。

任何代價,皆是笑話。

一切所行,毫無後果。

這世間的一切本來就都是虛妄,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主觀認知,所求的一切也不過是自己主觀認知上的心安而已。

客觀……到底是什麼?

這世上,真的有‘客觀’存在嗎?

李啟曾經得到過答案,他有過這樣的疑惑,最終也被他解決了,他對此給出的回答是:“看風景的人,往往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

也就是說,自己的主觀,是別人眼中的客觀,同時,別人眼中的主觀,對於自己而言,也是客觀。(詳情見第七百二十一章)

透過認可其他人的主觀,進而確認‘客觀’的存在,進而確保了其他事物的穩固性。

可是現在,他突然發現,當其他沒有實在性的事物,他們的‘主觀’,其實也很虛無,因為這些人的‘主觀’,嚴重依賴於李啟的‘主觀’。

換而言之,就算不洗腦,李啟也可以輕易更改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乃至於,他們所謂的‘主觀’,本身就依賴於李啟才能存在。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和李啟根本就不是一個敘事層的。

對不具備實在性的存在而言,李啟就是‘高位敘事者’。

實在性,是指物質,或客觀世界,不依賴於任何的主觀意志,獨立於觀測者的認識而存在的性質。

一切觀測者,對物質的感知和認識,都屬於主觀範疇,觀測者無法越過自己的主觀意志來觀測事物,自然也就不可能談論什麼是客觀。

觀測者本身,只能是主觀的,我們對任何客觀的描述,必須經過我們的認知,我們的測量,如果測量本身不客觀,客觀性就不成立,如果不可測量,不可驗證,自然什麼認知也都無從

談起了。

換而言之,實在本質上是相對的,不管從什麼角度,都無法迴避從主體認知和相互作用,並且也只能透過這個角度討論實在性。

我們不能擺脫我們是認知主體的事實,無法排除認知能力和測量工具的影響。

既然如此,那什麼才是實在?

除了能夠篤定自身是實在的之外,再無別的論斷。

可真的是這麼篤定的嗎?

五品認為自己是實在的,但李啟知道他不是,李啟甚至知道,時空也不是實在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

時間的經驗性的實在性,即就每次能夠被給予我們感官的所有物件而言的客觀有效性。

而既然我們的直觀在任何時候都是感性的,所以,在經驗中絕不可能有不隸屬於時間條件的物件被給予我們。

與此相反,我們反對時間對絕對實在性的一切要求,因為即使不考慮我們感性直觀的形式,這種實在性也絕對地作為條件或者屬性依附於事物。

這樣一些屬於物自身的屬性也永遠不能透過感官被給予我們。

因此,時間的先驗的觀念性就在於此,按照這種觀念性,如果人們抽掉感性直觀的主觀條件,時間就根本什麼也不是,既不能自存性地也不能依存性地歸之於物件自身。

而李啟自己,又拿什麼判斷自己是否是實在的呢?

主觀,客觀,無法實證,無法判斷。

而這些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解’。

那就是……魔道。

不需要考慮那些,只需要承認自身的實在,承認自身的主觀性是絕對的,那麼就不需要考慮那些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