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只是問,根本沒指望這個女人能做出回答,因為他知道李烈騎是多半答不上來的。
所以實際上,李啟的文化,是在幫助自己理清楚思路。
合力是什麼?
李啟學過物理,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思維幫助他在這方面開啟了思路。
在物理中,任何一個力,本質上都是一個由無數分力組成的合力。
也就是說,如果力不往一處使,那麼眾人之力就利用不起來,會互相沖突。
這就是人道規矩的作用,規定了眾人合力的方向,這樣所有人的力量才能一起使用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
合力和分力的‘界限’,又是什麼?
又或者換個問法,既然兵氣一個人不能有,必須要集體才能有,那多少個人算集體?
一個人肯定不是集體。
那兩個人是嗎?三個人是嗎?
究竟到幾個人的時候,才成為了集體?
這是這些天李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雖然沒有察覺到本質,但也不是白做那麼多實驗的,李啟還是有所收穫。
這就是他今天所用的招數。
他接著說道:“既然分不清楚個體與集體的界限,那麼,是否可以利用這一點?”
李啟將那些模型擺放,分成一個又一個的小集體。
“這些,每一隊,都可以凝聚出兵氣。”李啟指著那些分成小集體的模型說道。
然後,他把所有的小集體連在一起:“在這個大的集體看來,這些小的集體,又可以被視為一個個體。”
李啟覺得這很容易理解。
人是由什麼組成的?從人身上割一塊肉下來,為什麼這塊肉不能具有人的性質?明明他就是人的一部分,為什麼骨肉血皮腦神魂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就是人,分開來就不是了?
軍團的兵氣也是如此。
單個人無法形成,那以團體的形式,能不能形成?
只要保證小集體之間能形成兵氣,那麼把小集體視為個體,再用這些‘個體’組成別的集體,是不是也會有類似的兵氣?
那麼,進一步擴充套件開,是不是就可以拋棄最基礎的個體組成的秩序,只要制定小集體組成的秩序,那麼,是否在整體上看,合力就依然保持著原本的模樣?
換而言之,只要小集體保持秩序,就不需要大軍團的整齊佇列,也可以讓兵氣重現。
如此一來,散開的亂軍衝鋒,便也可以攜帶完整,甚至更強的兵氣!
這是對界限之說的實際應用,是李啟的最新成果!
不懂原理,不代表不能一定程度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