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一樣,他們要香火,要供奉。
無數人神鬼的聲音,匯聚在了一起。
最開始還能聽得清具體是什麼樣子,但很快的,李啟就什麼也聽不見了,嘈雜,無比的嘈雜,紅塵紛擾,無數的心緒,感覺,思想,情感,盡數湧來!
任何人都不可能承載這樣的東西。
而李啟,正是作為中樞,承接這一切。
他必須承載,不能硬抗或者無視。
聆聽各方的需求,傾聽各方的意志,然後溝通,調配,以公正的態度來斡旋這些所有的需求,這便是‘祝’的職責。
甚至,不止是這些凡人和九品,實際上,李啟還要調控作為祭品的和尚屍體。
兩具和尚屍身,一具五品,一具七品,其中蘊含的能量是整個大祭的根基。
好在,那祭壇有分流的能力,無數的資訊,在第一波海量湧入之後,就馬上被整流,分類。
人的歸在一邊,神的歸在一邊。
祭天的歸在一邊,祭地的歸在一邊,祭星的歸在一邊,太陰太陽歸在一邊。
如此一來,之前混亂的資訊流,變成了不那麼混亂的資訊流。
依然龐雜,但起碼可以分門別類的處理了。
這是靠陣法無法處理的龐雜資訊,只能人來。
正常來說,祝人並不是這麼幹苦力的。
李啟讀過的書裡,很多祝人都有自己的辦法來完成這些繁雜的工作,比如定製協議之類的自動化處理流程。
不過,李啟不敢把大祭的流程交給自動化處理陣法。
萬一搞出事兒了,那就真的要命了。
所以,在如此重大的場合,他只能,也只放心由自己來處理。
好在,元神已經凝練完畢,他的處理能力也水漲船高。
那麼,就開幹吧。
李啟開始主持祭祀。
無數的資訊流從他腦子裡刮過,然後,根據不同的儀式,按照他的安排,無數種‘氣’開始在廣陽流動。
以李啟為中樞,一場涉及千萬人的巨大儀式,啟動。
東北方有神氣,成五彩,然後神氣調動,匯入山氣,又有人氣迴圈而來,填充神氣。
這些人氣,又在儀式和祈禱下,凝聚出香火氣,驅散原本鼠壤墳的妖氣,凝聚出新的神氣。
如果此刻把視角移到高處,從天上審視廣陽的話,就可以看見一幅奇景。
數以十萬記不同的氣,正在李啟的調動下,行有次,止有位,執行有度,從各種地方借來力量,彌補原有的虧空損耗,然後又把多餘的氣回饋給出借的地方,彌補對方的損失。
萬氣分治,司天地者。
律呂、山經、水志、分野、輿地、法算、兵營、陣法、卦影、建築、葬地、萬氣、城市、社稷,所有的節刻度衡都井井有條。
此乃天地之紀,人神之應也,上合昭昭,下合冥冥,乘天地之正,順四時之序。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萬氣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