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怎麼想也想不明白,廣陽州為何要如此?
沒理由啊。
這是李啟最想不通的一點,不過那些都無所謂了,既然官方層面上走不通,那李啟就得先想辦法解決暫時的糧食問題,然後再解決長久的生存問題。
也可以不解決,和廣陽城官府的態度一樣,放棄掉那十來萬人就行了。
不過,很明顯,李啟做不到。
他不一定非要拼命去做這件事不可,但總得試試,嘗試一下有什麼問題?
所以,李啟牽著老馬,再度走入了廣陽城,這次沒去任何官府所在的地方,而是前往了一座大酒樓。
沒有在這裡吃飯,他只是跑到酒樓外面,看著送貨的人。
此刻正是大清晨的,他在城外待了一夜,太陽也才初升,天邊還有薄霧,正是雞鳴之時,整個城市還沒有活躍起來,但已經有人開始勞作了。
最先開始勞作的那批,就是來送貨的。
每天,各大酒樓,畫舫,以及各大府邸這些地方,都會有人送來新鮮果蔬,肉食,以供應一天的買賣。
李啟準備看看這些送貨的人來自何處,找一找廣陽城的糧食蔬菜集散地。
這並不難辦,糧食集散地本身就是公開的,甚至還會有附近的居民進去買菜之類的。
李啟透過這些送貨的糧商,很快找到了這個地方。
廣陽城的糧食集散地。
超過十萬石糧食在這裡聚集,僅這裡一天的吞吐量,就足夠李啟所需要的所有糧食。
當然,那建立在整個廣陽城都餓一天的前提下。
不過,如果做好調控的話,就可以在不影響任何人的前提下滿足需求。
李啟蹲在路邊,看著集散地不斷將糧食運進來,運出去。
終於,他找到了一個足夠大的糧隊。
足夠大,這點很重要。
然後,他開始在後面跟隨著這個糧隊,想看看這些糧隊的糧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按照李啟所熟知的百越人情風土,這些運糧隊,背後都是做這個生意的幫派,或者叫利益團體。
這些團體,以功法為核心,凝聚成一體,然後服從於更高一階的團體,就這麼一層一層的往上面拔,一直到拔高到真正的修行者層面,才終於散開來,形成了另外一種社會形態。
所以,只要能一層一層的往上追溯,應該就可以找到廣陽城糧食的最終的產地。
找到那個之後,再想辦法和對方交涉,這樣來解決糧食的問題。
這是李啟的想法,所以他現在正跟著糧隊走。
只是,走著走著,走出了城,拐過幾條河,繞過幾座山,突然,糧隊停了下來。
裡面走下來一個魁梧壯漢,走出來,來到車隊後面,拱手說道:“不知是何方好漢?總是跟著我們是為何?是沒了生計,還是生了歹心?”
“若是沒了生計,大家都在江湖上混,都不容易,這邊有十金買路錢,留給兄弟們買酒喝,大家相安無事,各走各路。”
“若是生了歹心,我金浪門也不是好惹的!你大可以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