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點點頭:“有一點,要多少?”
郭振臉色猶豫,不知該怎麼說。我拍拍他肩膀:“是兄弟就別見外,一共要多少?”
“……5萬,你隨便借我點就行,我再問別人看看。”
我笑了:“什麼時候要?”
“明天下午兩點前。”
我聳肩:“別去找人了,等會跟我去打電話。”
郭振一臉驚喜:“你……?”
“我姐應該有這個錢。”我對郭振說,“是兄弟,所以不騙你。不過我也不希望惹上什麼事,你對外說四處籌的就是。”
郭振何等聰明的人,連忙點頭。
我掛電話給張小桐:“姐,我在外邊,一朋友要用錢,幫我提5萬出來。我在黑天鵝飯店等你。”
張小桐效率倒很高,一個鐘頭後在學校旁邊的小飯店裡找到我們,把牛皮紙信封遞給我:“6萬。”
我給她讓座:“您真是大善人,改天我請您吃飯謝您吧。”
“今天我還沒吃呢。”張小桐坐下後叫了雙碗筷,“銀行的人像看賊一樣看我,挺彆扭的。”
郭振“騰”地站起來,朝張小桐大力鞠了一躬:“謝謝小桐姐。”
張小桐笑道:“客氣什麼啊,行文朋友不也是我朋友嗎?別站著,坐下吃飯,我快餓死了……”
大家邊吃邊說,張小桐問郭振:“這個學期過完你也初三了吧?”
郭振嗯了一聲:“初三了。”
“打算考哪?”
“沒打算繼續往上考,”郭振低頭看信封,小心翼翼揣好,“想念個專科什麼的,學點技術。”
我一聽樂了,是之前夜校學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吧?
“打算學什麼?”
“機械維修,”郭振說,“以前看過電腦覺著挺有意思的,也想學電腦。”
我看了張小桐一眼,問:“你最早接觸電腦是什麼時候?”
“89年吧,”郭振回憶,“黑白的,三哥從別人船上拿下來的,當時知道的不多,過幾天讓三哥給送人了。後來看書多了才明白該怎麼用。”
我問郭振:“你幾月生日?”
“5月,怎麼了?”
我跟張小桐相視而笑:“好像以前你過生日沒送過東西,今年送你點東西吧。選一樣。”
郭振迷糊了:“選一樣?”
“4月濰坊風箏節有崔健演唱會(注1),我能弄到貴賓票,你往返車費算我的;或者送你一臺電腦。”我知道郭振喜歡崔健,故意出了個讓他兩難的選擇題。
“我當然會選電腦。”郭振為難地說,“不過還是不要了吧,你看我都從你這拿了這麼多錢……”
“這是借你的,你遲早得還我,”我說,“電腦是給你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將來你有本事也可以還我,我姐管這叫投資回報。你看那些世界報道,什麼天才兒童幾歲就作曲寫歌,你給中國所有孩子一人一臺鋼琴,你看貝多芬還能不能像以前那麼值錢!”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觀點,忽然想到就說了出來。張小桐和郭振都顯然都驚住了,他們就沒想到,所有人,只要有接受教育的條件,只要有發揮自己興趣的環境,都有可能成為頂尖人才。
給中國所有孩子一架鋼琴,貝多芬算什麼,莫扎特算什麼?
無非是沒有條件罷了。
所以歷代有成就者,多半還是那些能給自己創造條件的強者。
我讀檔之後想了很多,覺得自己最終目的就是要製造更多強者,製造更多機會。給全世界最聰明民族的孩子們製造機會和環境。
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郭振顯然從未想過這一層,仔細想了覺得激動無比,拿筷子的手都不穩了:“是啊……那麼多人,都被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