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陳溫來到壽春,見到了周昂。
“元悌,怎麼突然來我這了?”周昂問陳溫。
陳溫面有急色,將巴祗對他的交待說了一遍,又添油加醋說了一些,又道:“揚明,且聽我說,必是有人通風報信,將中原局勢,說於巴祗聽了,如今巴祗不許我們給袁公輸送兵力物資,且如何是好?”
“巴祗已垂垂老矣,又不問中原之事,即便我們照常輸送,他也未必能知,如今正是袁公大計關鍵之時,豈能因他誤事!”周昂道。
“可他畢竟是刺史啊。”陳溫心中還有些忌憚。
周昂沉默數息,思來想去,最終道:“如何決斷,還是先問過我兄長吧!”
“如此也好!”
兩人商定,打算將決定權交給周昕。
……
梁國邊界一切如常,但這種平靜恰恰反映了不尋常,梁國八縣的城防,有條不紊的加固著,梁國之軍,也一同編入呂布各部之下,隨軍訓練,加上袁軍降兵,如今呂布麾下各部將皆有兩三千人,呂布也是劉擎麾下第一位統率兵馬超過萬人的將軍。
睢陽城西面至北面,分佈著四座大營,分別是趙雲軍,曹操軍,劉備軍,張遼軍,另外,張郃也已經由徐州來到梁國,他駐紮在睢陽以東,劉擎又任命朱靈為總糧秣官,負責調配押運全軍糧草。
劉擎坐鎮梁王府,處理著越來越多的各方資訊。
兗州方面,自從句陽之戰擊退了袁軍攻勢,徐晃已回陳留待命,徐榮則照舊駐守句陽,董卓大軍準備妥當,已經向兗州開拔進軍。
汝南方面,一切都很安靜,只知道袁軍的數量,在一天天的增加,如今,情報之中已經無法估計袁軍兵力,值得關注的是,揚州方向上,兵沒有停止輸送兵力。
也不知道李水此行,效果如何。
只有南陽依舊是劍拔弩張的氣氛,韓遂在武關與馬騰僵持,孫堅率軍與劉表僵持,袁術部將,則和李傕張濟僵持,隨著董卓戰略重點轉移至兗州,南陽方面,一時間恐怕難以分出勝負。
書屋之中,劉擎正與郭嘉商議對策。
“奉孝,董卓已在路上,袁紹為何遲遲不動,他在等什麼?”劉擎問。
“主公,備戰越久,說明著袁紹攻勢越猛,他不著急,說明他對濟陰方面有信心,相信他們能擋住董卓,袁軍攻勢,怕是要主公一力承擔。”
“我這不有曹操與劉備麼,再說,睢水以南的百姓,基本已經遷至北面,我軍據水而守,先防守再尋其破綻反擊,定能獲勝。”
郭嘉原本建議劉擎直接殺去陳國和汝南,先發制人,但劉擎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這不是區域性戰爭,小規模的獲勝,不足以改變大勢,除非能擊殺袁紹。
定下防守反擊基本策略的原因,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戰爭,必須由袁紹來發起。
如今外界已經盛傳,袁紹欲對梁國改國為郡,渤海王仗義出手,阻止了袁紹企圖,接下來的劇本就是袁紹惱羞成怒,舉大軍攻梁。
渤海王為保同宗基業,力戰袁軍。
如此一邊貶損,而劉擎則贏得美名,何樂而不為?
其實這一點,劉擎也不時自己想出來的,而是陳宮指點的。
議事結束之後,劉擎帶著郭嘉典韋二人,徑直來到府獄之中,這裡還關著兩人,顏良和文丑。
兩人身體健朗,經過這段時間休養,傷勢已然痊癒。
劉擎突然拜訪,令兩人大感意外,一臉警惕的望著劉擎。
“本王此來,是想告訴你們,袁紹如今正在糾集大軍,打算再攻梁國,我可聽說,郭圖郭別駕,做了副督軍。”
提到郭圖,顏良文丑臉上便一陣惱怒,郭圖逃走之時,嘴裡可全是責怪他們的話,想必逃回去,也不會少說顏良文丑的壞話。
“想不到吧,郭圖兵敗而回,不但沒有處罰,反而升官,兩位將軍不妨想想,郭圖是如何升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