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皇甫嵩之言,王允露出一絲膩重的表情,輕嘆一聲。
“唉,義真,好生養傷,允便不打擾了。”
說完衝皇甫堅壽點點頭,示意他自己問完了,可以帶他離開了。
出了皇甫家別院,入了自己的馬車,王允臉上的凝重突然消失,反而露出濃濃的笑意。
他捋著鬍子,心道袁公入主雒陽之日,近矣!
如今董卓對他信任不疑,朝中一應事務,皆交給他打理,只要有兵馬進入雒陽,東面站住虎牢關,西面站住函谷關,雒陽變可鞏固,到時候袁公駕臨雒陽,他便是第一功臣!
想著想著,王允快速回府,給袁紹寫信。
同時,函谷關失守的訊息,也開始在雒陽城內快速傳播,而且流言之中還有叛軍即將攻打雒陽的訊息,更是令城中各個階層的人員都人心惶惶,因為董卓調走了太多的兵力,雒陽城防備根本就不足。
事情經過幾日發酵,還是第一時間便傳到剛剛到達句陽縣的董卓那。
董卓當即召來軍師李儒,詢問該如何是好。
李儒稍作思索,道:“主公,韓遂叛亂,致使三輔之地及及可危,三輔之地,乃是主公收繳錢糧之地,不容有失,為今之計,只有即刻回援,若主公還想南征,至少也要放棄南陽,調南陽之兵回援。”
董卓皺著眉頭,做思索狀,“看來,只能讓文和回雒陽主持大局了。”
而南征,如今定陶就在眼前了,董卓甚至都一刻都不想等了,哪裡想撤軍。
“待我修書一封,令賈詡回京,咱繼續進攻汝南,聽聞渤海王在梁國已與袁紹開戰,我軍應趁勢攻取濟陰,策應渤海王!”
李儒雖然不理解董卓為何如此推崇渤海王,但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當即獻上計策,“主公,臣已有三攻定陶之計,保叫那張楊措手不及!”
“好!軍中之事,文優多多費心,諸位將士,皆可調配!我先給文和書信!”
董卓說著,正打算寫信,田景突然匆匆入內,將一封信函交給董卓。
“主公,賈詡之信。”
“文和與咱到底心意相通,咱正想給他寫,他倒先咱一步了。”董卓說著,拆開信封。
看了信中內容,卻呆在了原地。
李儒見狀,便問:“主公,文和信中所言何事?”
“文和建議咱放棄討袁,立即班師還朝,主持大局,這……咱還想他回朝呢!”
田景對賈詡推崇備至,勸說道:“主公,文和思慮歷來周全,主公當慎重考慮。”
董卓也點點頭,十分認可田景的說法,只是如今箭已弦上,收回去多少有些不甘。
“文優,你以為文和所慮,如何?”
李儒正打算開戰大展身手,好建立不世之功,當即不同意班師回朝。
“主公,文和回去,方為上策,若是主公還不放心雒陽,可命牛輔軍回去,如此,當萬無一失!”
“對啊!”董卓一拍手,“不如令咱賢婿牛輔回去!一舉而解兩難!文優妙計!”
說著,董卓將帛書上的首字直接劃掉,從新寫上牛輔的名字。
……
就在董卓打算進攻定陶的時候,袁紹也在如火如荼的準備第二波攻勢。
第二波攻勢,袁紹將目標定位北面的蒙縣,東面的谷熟縣,南面則繼續推進鄢縣,考慮到渤海王親自駐紮於鄢縣,袁紹打算舉大軍攻之。
南部戰區的計策,一直都是郭圖在制訂,而且他是隨軍參軍,得到這項任務後,郭圖突然想起了渤海王放他離去時說的話。
他會在此地等,那個此地,便是那座山谷。
郭圖不由猶豫起來,明知渤海王在那裡,要不要再設計謀取一波?
然而有了前兩次的失敗教訓,郭圖也很忐忑,畢竟想要在軍事上壓倒渤海王,這太難了,如今袁軍雖然勢眾,但缺乏驍勇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