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津關,賈詡佇立關城,眺望大河以北,一邊欣賞開闊的風光,一邊思索,是賈詡最喜歡做的事。
原本賈詡在小平津關有個家,不過投效董卓之後, 便將夫人和孩子接去雒陽了,送信的在賈詡的宅子找不到人,通常都會找到這裡來。
一陣腳步聲之後,賈詡手中多了一封信報,期間甚至沒有言語,信使呈上信,默默的侯在一旁, 已經十分默契。
信言:白波軍南渡汾水, 向箕關行進。
字越少, 事越大越急。
“去請王方建軍來!”賈詡下令。
白波軍還是摻和進來了,關於河內戰局,賈詡思慮良多,除了知己知彼,瞭解自己的對手袁紹之外,賈詡還重點關注了魏郡厲溫,以及河東的白波軍。
特別是白波軍,可以說他們一渡汾水,信報就給自己送來了。
河東白波軍,聖女將軍張寧的名聲,不僅在河東區域大,甚至在雒陽,也不小。
奇葩的是,雖說白波軍亦是黃巾,但白波軍的名聲,卻是出奇的好, 他們不但不打家劫舍,打殺官府,甚至還清剿了困擾河東郡許久的外族賊寇,可以說是真正的義兵了。
誰能想到,張角的女兒,走上與她父親截然不同的“造反”路。
對此,賈詡反而有點高看這個張寧。
先前牛輔征討河東北部失利,說明張寧不僅有治地之能,軍事實力也不俗。
“先生,你尋我!”王方的聲音從後面傳來。
賈詡收回發散的思緒,雙眼再度有神,他回身道:“王將軍,河東信報,白波軍已渡過汾水,目下,正向箕關進兵。”
“箕關?那遭了,箕關壓根沒有兵力駐守!”王方急道,“箕關原是何進之軍防守,可後來不少人皆投了袁紹,董公收攏兵力,並未接防箕關。”
王方將箕關的情況介紹了一遍,然而賈詡對這些自然知曉, 甚至他壓根不關心箕關能否守住。
“王將軍,箕關守住與否,並不關鍵,我軍情報不夠,不知張寧來意,不過,有一點毋庸置疑,她不是為了自己或白波軍來打這一仗的。”賈詡道。
不關鍵,不是戲言,而是張寧行軍,已犯兵家大忌,賈詡並不害怕她佔據箕關。
不是為了自己,這是毫無疑問的,賈詡的算盤很簡單,參與河內之戰,這本身並不符合白波軍的利益,若張寧想要擴張,應趁雒陽防守戰之時,一舉吞併整個富庶的河東郡即可,沒必要來爭多山的河內郡。
所以,必然是有人與她做了交易,利益大到足以讓她拖拽出一條兩三百里的補給線,若非董公已經撤回牛輔,這可是極其危險的行動。
除了董公,按理說只有袁紹了,可袁紹會和黃巾合作嗎?他可是聽說在河內,袁紹軍已經和黑山軍有過不少小規模衝突了。
他又能許諾張寧什麼呢?
如果不是袁紹,還會有誰覬覦河內呢?
厲溫?不太可能!
“文和先生,白波軍來,自然是為了對付我們的,董公先前牛將軍征討他們,現在他們反過來要報復董公了。”王方道。
《女總裁的全能兵王》
賈詡聽了,這不失為一條不太可能的可能。
報復?那格局也太小了,還是那句話,張寧應該做的是趁董公與袁紹激戰之時,徹底控制河東郡。
“此事還是需要稟告董公,派一將牽制張寧後道,若其對河內戰況不利,便可截斷她的糧道。”
王方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那箕關,我是否需要先下手搶佔?”
賈詡搖了搖頭,道:“此為分兵之計,王將軍若分兵把守,正中敵人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