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此時的心情可謂惴惴難安,他懷著忐忑的心情回到皇宮,召集趙忠、段珪、郭勝等常侍議事。
平日裡,也是這幾人走動的最多。
昏暗的宮室內,只有一支小燭跳動,幾人圍坐在一起,張讓將白日裡劉宏所說複述一遍——
劉宏欲封劉擎為渤海王,渤海郡將改回渤海國。
其餘常侍聽聞反映倒和張讓初聽時一樣,實在過於驚人。
“依我之間,陛下自知時日無多,欲藉此事平心中愧疚,逝後好面見先帝。”張讓將自己的猜想說出。
思路客
眾常侍紛紛點頭稱是,以陛下如今狀態,自然不太可能有其它謀算,再說,就算要謀算什麼,也一定會問張讓趙忠之看法。
此事十多年從未改變。
趙忠緊鎖眉頭,低聲道:“陛下行此事,是自知大限將至了,陛下若歿,我等如何是好?張常侍,何皇后那……”
張讓得意一笑,“何皇后可成我等靠山,屆時皇子辯繼位,何皇后攝政,我等輔之,必可保全。”
段珪道:“張常侍,陛下歷來喜歡皇子協,若其立皇子協為帝,我等豈不是明珠暗投?”
段珪這麼一提醒,張讓趙忠還真的怔住了。
陛下沒有立,不代表就不立了啊!
有渤海國復這事在先,說不定他真的會再度憑喜好行事。
“何況——”段珪接著道:“我等與何進爭鬥日久,已是水火不容,就算我等願意投靠何皇后,那何進如何處理!”
“何進、何苗與何皇后,相處不睦,正好離間之!”張讓道。
這時,一直不吭聲的郭勝發言:“諸位不要忘了,皇子協可不止陛下喜愛,還有董太后,亦會支援她。”
張讓一陣頭疼,看來是自己將事情想簡單了,與諸位常侍一碰頭,卻發現各有各的理,而且還無法反駁。
原本他以為皇位順利過渡,而十常侍投靠何皇后,便可高枕無憂。
“再者,上軍校尉蹇碩,與董太后相近,此事若處置不當,恐會令我等生出嫌隙,那西園軍,可在蹇碩手中。”段珪提醒道。
這麼一說,張讓就更遲疑了。
“往左往右,何進皆是阻礙,為今之計,我等可先除掉何進,然後說服何皇后,如此一來,即便事後董太后勝,我等亦除賊有功!”
張讓又出了個主意,眾人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最後達成共識,無論左右,何進都是十常侍之敵,需除之而後快!
……
深夜深宮,謀事者不止這一處,董太后特地召來了蹇碩,詢問陛下之事。
十常侍中,也只有蹇碩一人,可算她的心腹。
“太后,張讓此時動作頻頻,先交何後,再交何苗,我看他們要站在何皇后一邊了。”蹇碩道。
“哼!這個賤人!”董太后罵了一句,“真當我什麼都不知道麼,皇孫舉止端莊,有君王風範,比那劉辯強出不知多少,何況陛下歷來喜愛劉協,這皇位,如何輪的到那賤人之子!”
“太后息怒,劉辯欲立,無非仰仗其嫡長身份,加上外戚何進扶持,不過,劉辯有孃家人,劉協亦可有!”
董太后眼睛一亮,她的侄兒董重為驃騎將軍,亦掌軍權,可擔當大任!
“蹇校尉所言甚是,明日我便面見陛下,令其以皇子協為太子,何進若敢阻攔,有你與董重,何懼何進!”
“太后英明!”
……
在冀州元氏,也有兩個人在黑暗中小聲“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