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看下來,楊會暗暗心驚,心想這是何人所寫之信。
“府君,這……”楊會不解問。
“此信是雁門太守,武州侯劉擎公子寫給我的。”傅燮頓了頓,目光再度望向城外,接著道:“我初看的時候,不甚理解,以為公子只是與我話古今英雄,今日想起此信,才知信中人竟是我自己。”
楊會品了品,道:“身死,城破,身生,誠亦破,這一點無法改變,為忠義而死,乃是個人小名,為天下而生,才是大義,府君,你意如何?”
“哎……公子知我入涼州漢陽,已知我之宿命,不愧是公子啊!今日你我面臨之死局,皆在公子預料之中,說來慚愧,昔日在東郡,得公子陣中襄助,斬殺卜巳,還將斬敵之功讓與我,才有傅燮今日,如今公子有心活我,我安能負之。”傅燮嘆了一聲道。
“父親,不用死了嗎?”
傅幹睜著大眼,好奇的盯著那封信,輕輕了問了一句。
傅燮與楊會的對話,十歲的孩童,聽得似懂非懂。
傅燮沒有回答,而是摟過傅幹肩膀,輕輕拍了拍。
“府君,如公子信中所言,留得有用之軀,再造福天下百姓,如此才是真正的為人臣者,能說出這番話,公子必然是一位仁德之人。”
“公子之仁德,你見過便知,公子待民甚厚,當今天下,我未見第二人如此。”傅燮目光他轉向城外,“說不定,日後你也有機會見公子。”
“我也有機會?哈哈……府君可莫要說笑,公子遠在千里之外的雁門呢!”楊會笑著答道,壓抑的氛圍輕鬆了不少。
然眼前的事依然需要解決。
既然數千兵士哭訴求情,便順著這個臺階下吧,傅燮心中無奈想到。
下方人群中走出一人,對著城樓拱手,喊道:“傅太守!我是酒泉太守黃衍!”
傅燮看著城下之人,心頭是鄙夷的,原本他欲死戰,必然是看不起這種人的,可如今,他也要棄城了,只不過他沒有投靠叛軍而已。
“下官奉合眾將軍之命,勸太守獻城,將軍絕不為難太守!將軍也可帶這些人,回鄉!”黃衍道。
傅燮倒是沒想到,求情的將士們陣前倒戈,非但沒有被責罰,反而鼓勵自己帶他們離開。
可見韓遂幾人,皆是老狐狸,知道一群“不忠”的騎兵,乾脆放他們離開,城池到手了就行,若是強攻,傅燮力守,依然會損失至少上千兵馬。
“我有一言!”傅燮衝樓下喊道,“今日大勢已去,冀縣必不可守,我有一條件,王國若是同意,我便告老還鄉!”
“什麼條件?”
“入城後,不可劫掠百姓,傷害無辜,城中之軍,亦不可蓄意加害!”傅燮道。
“這是自然!”黃衍不假思索的同意了,王國的目標在三輔,在陳倉,這冀縣,到手就行,畢竟城中軍糧,多數已經被耿鄙送掉了。
“諸位!傅燮本就是帶兵之人,今日你們願意站出來,傅燮感激不盡,若是不棄,可隨傅燮一同離去!”
跪地的騎兵們面面相覷,臉上笑顏展開,傅太守竟然同意了,他不用死了!
他們竟然勝利似的歡呼起來。
唉,人心尚在,鬥志尚在,偏偏走到這步田地!
傅燮對楊會道:“看來我並不適合做一個太守,走吧,你我換一個地方戰鬥!”
楊會不解其中意,不是說了要回老家嗎?
……
劉擎回到雁門郡,此次太原之行,圓滿結束。
回府時,荀彧正緊鑼密鼓的準備雲中定襄二郡之事。
“主公,騫縈公主兵馬已經就緒,經強陰縣,便可兵臨定襄,只等主公一聲令下。”荀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