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百騎入梁國,顏良文丑率軍數萬精銳新軍,可以說在梁國佈下了天羅地網,然而渤海王竟真的鑽了,不僅鑽了,還將巨網撕扯得粉碎,最後連顏良文丑二將,都幾近戰死,最後重傷被俘虜,最後的最後,不只是受了什麼蠱惑,他們選擇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
“本初,在想什麼呢?”見袁紹不說話,劉擎問道。
“在想本公是如何輸給你的!”袁紹面無表情的回了一句。
袁紹嘴裡的輸,便是上一回,渤海王大軍攻城,與黃琬裡應外合,奪了汝陽城,而他,撤退敗退宮城,開始了困獸之鬥。
“本初,你誅殺宦官之時,尚且是個有志男兒,如何回到汝南故地,卻變得如此模樣?是袁氏造就了現在的你,還是你造就了現在的袁氏呢?”劉擎問。
袁紹沉默數息,這道題,他不會做。
“只怕是相互造就吧。”劉擎一語擲地。
袁紹沒有否定,但也沒有說話。
劉擎稍稍一想,也沒有特別的想法,開門見山道:“本初,念你對漢室建過些許功勞,本王有一話,望你靜聽!”
“說!”
“如今天下紛爭,四方待定,本王已平十之八九,天下太平之日,已近在眼前,不如本初為這即將到來的太平盛世,獻上一功,如何?”
袁紹眼角一顫,問:“如何獻功?”
劉擎莞爾一笑,旋即恢復正色。
“請本初赴死!”
“毫無新意,戰是死,不戰亦是死,本公為何不戰!”袁紹道。
劉擎卻說:“若本王說,死你一人,袁氏可存呢?”
袁氏目光陡然一聚,似乎劉擎戳中了他的命門,他袁本初不俱死,但他害怕失去,失去城池,失去忠臣良將,失去田地和錢糧,最後,連袁氏,也一無所有。
如今大勢已去,袁紹自知無論如何戰鬥,都無法抗衡渤海王的大軍,失敗,已經註定,而袁氏,也會隨著自己的失敗,徹底覆沒。
前車之鑑,便是袁術。
袁術敗後,親眷盡數斬首,袁術一脈,直接絕了。
“如何存在?”
“袁氏子弟,悉數貶為庶民,自你輩起,三代以內,不得從政!”
“包括我的兒子?”袁紹問,他有三子,袁譚,袁熙,袁尚,分別為十六歲,十三歲,十歲,如今,俱困在宮城之中。
“自然!”劉擎一口答應,對劉擎而言,袁紹的死,其意義比幾個小兒的性命,要大得多。
劉擎要用袁紹自絕,以袁氏徹底失敗,來告誡天下士族士子,士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士族該何意自處。
袁紹沒有料到渤海王會同意的如此之快,便隨口問了句:“我該如何相信?”
劉擎笑笑,昂首放言:“本王身後,有豫州牧黃琬,有兗州牧曹操,有剛剛歸順本王的顏良文丑,還有潁川郭氏、陳氏子弟,更有萬千將軍,本王起兵數年,在陣前將士面前,從未說過半句不實之語。”
劉擎聲音洪亮,不僅城頭的袁紹和將士,就連劉擎身後的將士,也聽得一清二楚。
“眾將士,本王可說過半句不實之言?”劉擎大聲一問。
“沒有!沒有!沒有!”將士齊聲呼喊,聲音震天。
劉擎笑了笑,“聽見了吧!”
齊整的尖嘯令袁紹心頭髮顫,展現出來的恢弘士氣,進一步瓦解了袁紹的反抗之心。
好似冥冥之中,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呢喃:放棄吧,放棄吧。
罷了!
袁紹心一橫,一把拔出寶劍,豎於面前,兩眼細細打量著這柄他親手磨了數年的寶劍之上。
劉擎見此情景,不由得想起一首詩。
“十年磨一見,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劉擎當眾嚷道。
袁紹一聽,竟鼻子一酸,兩眼一紅。
這不是他一直以來的磨劍心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