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皇權中樞,社稷核心,劉擎立足王府寬敞無比的院中,和鄴城王府的精緻不同,雒陽的渤海王府,突出一個大。
所以府內的精緻,也頗為恢弘,柱子都是合抱之木,門口的石像有數人之高,令人仰望。
此時搬家人員依然在忙碌著,幾位王妃的事務,各有人操持。
回雒陽後的第一件事,劉擎想的,便是會一會這滿朝文武。
此時,田豐、崔琰、荀攸以及郭嘉賈詡都已經侯在王府,等待劉擎入城之後的第一道命令。
“元皓,本王想會一會這滿朝文武,你去安排一下。”
田豐看了一眼崔琰,眼中含義不言自明:這活歸你。
這時賈詡道:“主公,若要宴請百官,可將全城百姓一應帶上。”
“宴請全城?”
賈詡點點頭,道出一詞:“人心。”
劉擎頓時明白,宴請百官,其實不全是為了籠絡,其中大部,可能說警告更加合適,但百姓看法不一眼,百姓眼中,宴請通常和拉攏聯絡在一起,所以,不妨將全城百姓都請上。
百姓本就十分愛戴渤海王,若再加上此等籠絡之舉,確實不錯。
“好,便按文和之意行事,於王府外街市置案一百,請全城百姓參宴。”劉擎道。
崔琰一聽,眼中閃過一絲慌亂,歷來處事有方的他,也是感覺到了很大的挑戰。
如今已過晌午,這宴會,通常是在傍晚,也就是說,他只有不到半天的時間,要準備宴請百官,還要再增設百席供百姓赴宴。
田豐又指派了數人,協助崔琰,不多時,渤海王府外面的街市上,一隊隊兵士抬著一張張桌案過來,擺在馬路中間,引得眾多百姓,在府門之外圍觀。
荀攸在渤海王府門前,大聲宣告:“傳渤海王令,樊城一約,皇綱續統,社稷匡正,普天同慶,特在渤海王府,宴請百官,同時在王府外,宴開百席!”
“凡大漢臣民,雒陽百姓,皆可參與,一應開支,皆由渤海王府承擔!”
府門外的圍觀群眾議論紛紛。
“歷來重臣升遷,大將凱旋,宴請的都是百官,何時有人宴請過咱們,這渤海王,果然如傳聞那般,心懷百姓,愛民如子!”
“可不是麼,這多大一筆開支,光這一回,恐怕夠咱吃一輩子了!”一名衣著簡樸,揹著一隻麻袋的百姓道。
一旁一名士子模樣的人聽了,笑著回應他:“孤陋寡聞,你可知大王收降青州黃巾百萬,首年吃穿用度,都是大王出的,這宴開百席,與那一比,九牛一毛爾!”
士子頗為得意的賣弄著自己遊歷得來的見識,卻聽另外一人嘆道:“百萬黃巾,可不就是咱百姓。”
話音剛落,就有人堵住了他的嘴。
這話可不興說,就算現在不反黃巾了,也不能說。
府中,劉擎剛入自己的書房,卻見荀彧已在此處,親自整理僕人們搬進來的文書。
“文若一路辛勞,此等小事,吩咐下人做即可,似你這般,叫本王心實難安。”
荀彧笑了笑,“為主公分憂,乃臣之本分,按照主公習慣,此些文書要案,已按四類分放,此些,便是重要且緊急的。”
荀彧指著一堆竹簡帛書,說道:“主要都是各地旱情,看來今年大規模旱災,已經不可避免。”
“冀州情況如何?”
荀彧回道:“冀州水利發達,仍受旱情影響,恐怕會減產三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