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思忖片刻,鬼使神差的看向劍架,高祖斬蛇之赤霄寶劍,靜靜橫於劍架之上。
隨後,劉擎目光又轉向身後的置物架,其上有一銅盒,裡面放的,正是傳國玉璽。
「或許,是時候了。」劉擎喃喃。
翌日,早朝。
雖然有些耳目清晰之人,已經知道了劉焉和劉表的到來,但兩人低
調入城,朝堂之上不知的人,還是有許多。
兩人一出現,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劉焉和劉表也算是過去朝堂上的熟面孔,而且是掌握實權的宗親,對他們的前來,百官各有想法,或是單純的好奇,圍繞他們的議論之聲,不絕於耳。
直到劉擎出現。
議論的物件,馬上變成了劉擎。
一段時間以來,劉擎幾乎沒有連續上過朝,一個月也就那麼三四回,這一次,出乎眾人意料,他竟然捨得來上朝了。
先是兩位州牧,然後是劉擎,百官心中隱隱覺得,今日朝堂之上,怕是要有大事發生。
朝議伊始,劉焉劉表兩位宗親向陛下行禮,同時上奏荊州和益州的抗旱救災情況,說的時候,還不忘將英明指揮的功勞,往劉擎身上貼。
這一點,劉協和百官**以為常了,實在是見的太多了,別說抗旱救災這等大事,就連雒陽城內抓了個蟊賊,城尉也能在奏表上加一句:賊人為渤海王威名所震懾……
「幸而兩州受災不重,兩位愛卿又積極援助災重州郡,實乃大善,理當封賞。」劉協說著,轉向劉擎,「皇叔以為,當如何封賞?」
劉擎淡淡回道:「回陛下,君郎與景升,俱為漢室宗親,身為宗親,且為官父母,抗旱救災,不過忠於職守而已,無需另行封賞。」
被劉擎一句話堵了回去,劉協一怔,望向劉焉劉表。
心想劉擎為何這般,難道不擔心和兩人的關係嗎?
誰知,劉焉馬上回道:「渤海王所言甚是!」
劉表也附和:「臣不過盡本分爾,不敢要陛下賞賜!」
劉擎反對,當事人也推脫,百官無人吱聲,這封賞,自然是進行不下去了。
劉焉劉表心中門清,什麼該要,什麼不該要。
劉擎給的,他們才能要,劉協給的,他們不要,何況劉擎的態度,十分明顯,就是反對。
劉擎自然想的簡單,這種籠絡人心的好事,當然要自己來做,白白的恩情怎麼能讓給劉協。
劉焉劉表退下之後,又有幾位官員上奏了一些雞毛蒜皮之事,丞相荀彧一一做了安排,劉擎也自劉焉劉表之事後,再未發聲,宛如透明人。
就在大家都以為尋常的朝會即將結束,心中暗暗揣測的所謂大事,不會再發生時,王允和楊彪兩人一起站了出來。
劉擎見狀,眉頭不由得微蹙。
不是吧,現在?在這?
「陛下,老臣有本奏。」王允率先開口。
一時間,整個朝堂都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王允身上,百官心中原本落地的沉重石頭,此刻又被懸了起來。
朝中輿情,乃至整個雒陽的輿情,百官心中都十分清楚,甚至劉協自己也十分清楚,只是在朝陽之上,大家都是裝一裝就過去了,城中洶湧的請命之聲,似乎就止步於宮門。
然這回,似乎由王允帶頭,要越過這道界限了。
眾目睽睽之下,王允一邊跪地,一邊自己取下了步冠,而後立直了身子,雙手一拱。
「陛下。」
要來了?百官的心,似乎提到了嗓子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