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當年的“三把火”其實在後世挺有名。
第一個是“數碼港計劃”,這其實是想對香江的產業進行升級,增加點技術含量,不能只靠房地產和金融。
第二個則是“東方好萊塢計劃”這一條不用多解釋,意指大力扶植香江的電影和文化產業,準備把香江打造為展示東方文化的橋頭堡。
第三把火則叫做“百萬公屋計劃”嗯,這一條類似於國內的“安居工程”和“廉租房計劃”,算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專案。
客觀公正的來說,如果只站在現如今這個年代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這三把火都算是好火,涵蓋了產業升級,文化建設,以及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因此從這三個計劃的本身來說,當然沒有任何問題,提出這三個計劃的人,其實也無可指責。
只是非常遺憾,作為穿越者的李達康心裡當然清楚,這“三把火”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根本就沒有一個計劃真正成功。
首先說“數碼港計劃”,本來按其本意,是想積極擁抱剛到來不久的資訊化浪潮,把香江這座東方明珠,打造成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備一定競爭能力的“資訊港”。
可是最後的結果呢?
好端端的數碼港計劃卻是一地雞毛,最後甚至直接變成資本的狂歡,富豪的盛宴,然後變異成為一個普通地產專案。
不,說“普通”倒是小看香江的數碼港專案了,因為真實歷史中的這個專案,成為資本玩家收割韭菜的經典案例,都被全世界很多著名商學院正兒八經分析覆盤過的。
至於第二個“東方好萊塢計劃”還是不用多說。
現在是97年,然而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待香江電影產業的發展,其真正的最巔峰恰恰就在90年到95年這段時期,96年算拐點,然後逐年走下坡路,等到20年以後,那別說是什麼“展示東方文化的橋頭堡”了,即便在整個華語電影圈來看,港片早就已經邊緣化,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
可是恰恰就在這個拐點附近,卻喊出了什麼“東方好萊塢計劃”,那麼對於李達康這個穿越者來說,這聽上去簡直就是一種諷刺。
最後再來說說這個“百萬公屋計劃”,其實在李達康個人看來,就董生提出來的這三把火,這把火本應是最容易成功的。
因為這是最純粹的一個民生工程。
只可惜條件那麼好的香江,在86年的時候人均GDP就已經達到10000美元的香江,這樣一個民生工程也已失敗告終。
在真實歷史中,這項工程雖然被強行推動了,卻在實施過程中,遭遇各種利益集團的百般阻擾,最後不得不不了了之。
不僅如此,當年這項“百萬公屋計劃”的實際負責人,甚至還被那幫利益集團送進ICAC喝茶去了。
順帶提一句,那個計劃的實際負責人姓陳,他本人倒是在內地不出名,但他有個兒子卻算大名鼎鼎。
老陳的兒子,就是後來香江的新一代“歌神”的陳Eason。
作為穿越者,李達康還是瞭解真實歷史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因此當他穿越回到現在這個年代,看到老肖同志正在那滔滔不絕,炫耀般向其他人講述“三把火”的內容。
李達康心裡暗暗好笑,用一種不可名狀的眼神看向自己這個剛認的師兄,內心對他的評價當時就低了很多。
至於那“三把火”為啥無法成功,這裡就沒法展開說了,然而事情就是那麼好笑,李達康越不肯說,但好像不說還不行。
因為在這個時候,也許是他閃爍的眼神被老肖同志看到,原本聊得正嗨的他突然對李達康來了一句:
“呵呵師弟,你你怎麼看。”
李達康當時就一愣,心說我看個屁,我又不是元芳。於是連忙微笑著連連擺手,表示你們大人的事我不太懂,我就聽聽我不說話
李達康心裡當然清楚,老肖同志剛才這純屬隨口而為。
就像一個人和別人聊天聊得正嗨,聊到高興時候總希望有人湊個趣一樣。
本來按照常理,李達康這時當然應該湊個趣,反正隨口附和幾句,他又不會有什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