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宇淡然一笑,祭起酒迷蹤帶著一串殘影向祭臺之上衝去。
這個祭臺顯得有些殘破,四周積滿厚厚的灰塵,顯然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來了,古宇稍微放下心來,既然如此,這地方應該沒有妖獸和敵人。
祭臺之上是一個大大的石案,石案上擺放著一些奇怪的器具,古宇雖然不知道是些什麼東西,但卻可以猜到這些應該是祭祀所用之物。不過其中卻有一個木匣吸引了古宇的目光。
古宇小心翼翼的捧起案臺上的木匣,輕輕拂去木匣上厚重的塵土和蛛網,頓時顯出其本色來。
那木匣上雕刻著古樸的花紋和一種形如蝌蚪的文字,竟是古代先秦時期所用的蝌蚪文。蝌蚪文又名蝌蚪篆,為書體的一種,因頭粗尾細形似蝌蚪而得名。
看到這篆刻著蝌蚪文的木匣,古宇心中變得更為凝重,他不知道這些文字代表著什麼,難道先秦時期便有古人來到這裡,並建成了著神秘的祭臺。
古宇雖知道這木匣之上刻得是蝌蚪文,但他卻並不認識蝌蚪文,更別說是看懂這木匣上的銘文了。
古宇捧著這木匣,向祭臺下的周遊夢和金蘭寧揮了揮手道:“遊夢,蘭寧,你們來看,我發現一個奇怪的東西。”
聽到古宇的呼喚,周遊夢和金蘭寧趕忙衝上祭臺,既然古宇並沒提醒她們,說明這地方並沒有危險,因此兩人也並不擔心會出現什麼危險的情況。
爬上祭臺,周遊夢和金蘭寧趕忙湊到古宇身前,見古宇手中捧著一個精美而古樸的木匣,兩女都是眼前一亮。
“宇,這是什麼?”周遊夢稀奇的問道。
古宇將那木匣推到兩女的面前道:“這木匣是我在這石案上找到的,據我觀察,這木匣上的文字是先秦時期的蝌蚪文。”
“蝌蚪文!?”
兩女皆是一驚,趕忙接過古宇手中的木匣,細看之下,不由大驚。
木匣之上除了雕刻著精美的花紋之外,便是一片形如蝌蚪組成的文字。
“這!這真是蝌蚪文!”金蘭寧用力的點點頭。
古宇知道金蘭寧一向品學兼優,而卻對各國的歷史以及人文都有一定的瞭解,心道金蘭寧說不定認識這些蝌蚪文,於是試著問道:“蘭寧,你認識這蝌蚪文?”
金蘭寧點點頭,又搖搖頭。
古宇見金蘭寧又是點頭又是搖頭,不禁有些疑惑:“你究竟是認識還是不認識?”
金蘭寧搖搖頭道:“我知道這是蝌蚪文,但我不認識這些蝌蚪文寫的什麼啊。只是大學時候在學校的圖書室見過關於蝌蚪文的介紹罷了。”
聽金蘭寧這麼說,古宇不禁有些失望,不過很快他便調整了心態。
“也對,這些文字那些古文字學家都弄不太明白,你怎麼會知道。”
聽古宇這麼說,金蘭寧顯然有些不高興,她癟癟嘴道:“我要真認識了,恐怕現在早已經飛黃騰達了。那還能便宜了你。”
古宇自然知道金蘭寧對自己的話不高興,他嬉笑一聲道:“好了,蘭寧,別鬧了。算我說錯話了還不行麼?”
金蘭寧癟癟嘴道:“算你識相。”
古宇笑了笑道:“蘭寧,你倒是給我們說說這蝌蚪文的事情唄。”
金蘭寧舉著那木匣檢視一番,下意識的推了推鼻樑,發現自己早已好多年沒有戴眼鏡了,不由哂笑一聲道:“長沙市第十一中學退休教師,1981年退休後製定了一個宏偉計劃:攻克嶽麓山禹王碑千古之謎。之後閱讀了包括《說文解字》類的大量與古文字有關的書籍,根據古文字的造字法則分析碑文,整整花了18年時間,於2000年完成第77個字的辨認。之後將研究成果命名為《長沙嶽麓山禹碑今譯》,譯文與明代楊慎破譯的碑文大同小異,均表明禹王碑碑文為‘大禹治水’之說,其中破譯的77個字中,就有51個字相同。該文2001年得到中國管理科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認可,後被收入《走向未來啟思錄》一書。這也是我在大學圖書館看到的一片有關蝌蚪文的文章。”
古宇眉頭一蹙道:“大禹治水,這麼說來,蝌蚪文至少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如果是這樣,這木匣豈不是兩三千年前的東西了。”
金蘭寧搖搖頭道:“這倒不一定,雖然有些觀點說蝌蚪文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仙居的下湯人為大禹治水時所刻。但孔子故居發現的某些儒經也是以蝌蚪文撰寫,在漢朝的時候也興盛過一段時間,而且在曹魏時期更為興盛,說不定這木匣是那個時期流傳下來的。”
古宇想了想道:“不管是什麼時期流傳下來的,這木匣裡的東西肯定不一般。”